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

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

作者:刘迎秋

开 本:大16开

书号ISBN:9787509753101

定价:69.0

出版时间:2013-12-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014-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3-2014中国社会科 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报告)》由刘迎秋编著。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再次经历了一个从明 显下滑到初步企稳的过程。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 速仍然处于低位,但经过2011~2012年较大幅度和较 长时间的回调,大部分企业在产能和存货等方面的调 整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赢利能 力有所提高。不过,宏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 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甚 至威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关注并妥善解决这 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中国经 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宏观经 济运行报告(2013-201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 院报告)》诸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章是对2013~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与 预测。报告对中国经济的一般运行状况、存在矛盾和 问题、未来总体趋势做了分析,认为产能过剩严重、 物价水平变动复杂、投资消费结构调整难度大、潜在 金融风险隐存等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报告还认为,以2013年为标志,经济增速转换体现了 中国经济已经由需求不足的周期波动演变为供给约束 的周期波动,从而次高增速将常态化。报告研究了影 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因素,给出了主要宏观经济指 标的预测值,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 经济增速或为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则将略回 升至2.8%左右。      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中国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 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主要通过生产函数法对中国产 能利用和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发现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产能过剩程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由于产能 过剩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平稳运行所具有的严重威胁, 报告认为,应该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 约型的转变,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 实现经济增长,并且控制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逐步实现投资主体由政府向企业的转化,使企业承 担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真实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 配置,在根本上杜绝过度投资冲动。报告对中国经济 结构失衡的状况进行了测算,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结 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经济结构指数已下降至 0.4889,从次级不均衡走向了次级均衡状态。不过, 报告也指出,2013年中国经济结构某些方面的失衡状 况又有所加剧,表明结构失衡的改善仍然需要采取一 系列有效措施加以巩固。      第四章对存货投资与中国产出波动关系进行了研 究。报告分别用高频季度数据和低频年度数据对中国 存货投资的某些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存货投资具有较明显的顺周期特性;二是生产 的波动大于*终需求的波动;三是周期下滑阶段存货 投资总量变化的顺周期性更强,但在周期上升阶段存 货投资增量变化的顺周期更强;四是工业存货投资占 工业总产出比重与工业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同期变化 关系不显著,但存在较明显的领先和滞后关系;五是 制造业存货存量占营业收入比重与营业收入环比增速 呈现一种短期逆周期关系,并且存货占比升高,还有 可能对应着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较高的营业收入环比 增速。研究还表明,除了个别极端时期,当前固定资 本形成和消费仍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存 货调整对于产出波动而言仍然是较次要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对加工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以及 经济对增长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研究。加工贸易顺差和 主要为从事加工贸易而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共同形成 的国际收支顺差将长期推动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 值将进一步使得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受到损害。关于加 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的贸易乘数测算结果表明 ,单位一般贸易出口要比单位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 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根据这种逻辑,在劳动力和 土地等要素资源供给条件发生变化、不再是接近无限 供给的状态甚至出现结构性短缺时,加工贸易带给中 国的劳动力等资源充分就业的好处越来越少,而带来 的顺差过大、贸易争端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经济增 长等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因此,鼓励加工贸易的贸易 战略和相关优惠政策需要重新审视并尽快调整,以矫 正扭曲的贸易结构,减轻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促进中 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六章对当前“稳增长”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了 分析。尽管报告认为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快速增加带来 一系列问题,包括房地产市场泡沫、产能过剩与潜在 的通货膨胀压力等。但是,综合国内外货币供给与经 济增长数据,发现货币供给量的超速增长是各国经济 高增长阶段的必然现象,正是中国保持较长时期的经 济高速增长才使得中国m2/gdp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目前,中国货币适度宽松的上限尚未达到,管制利率 、稳定经济等政策均需要货币适度宽松予以配合。另 外,在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较低时,货币适度宽松对经 济泡沫的推动作用也较弱。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需 要维持必要的扩张幅度,在此后随经济增长阶段的变 化中进行逆向调整。      第七章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测和分析评价 。研究发现,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仍然在不断扩 大,风险也在不断累积。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具有 六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并非因财政赤字被动负债, 而是为发展经济主动融资;二是政府投资具有显著外 部经济收益,地方经济发展对政府债务存在依赖性; 三是融资平台是目前地方债务的主要载体,地方举债 的隐蔽性不断增强;四是土地使用权既是重要的举债 抵押品,也是偿债资金的主要源泉;五是商业银行偏 好为地方政府融资,银行贷款是地方债的主要来源; 六是地方债务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尚 待建立。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很容易因地方发展状况改 变和债务期限错配而引发系统风险,报告认为应该果 断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早化解隐存的地方债务风险。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运行仍然处于由高速增长向 次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不仅有效需求较为疲弱,而 且供给结构过剩严重,需要有效平衡“稳增长、调结 构、促改革”的关系,努力在扩需求调供给、稳增长 谋效率的基础上,开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在新的经 济周期中,社会需求平稳增长,投资消费失衡减轻, 生产效率提高,中国将进入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次 高经济增长阶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