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作者:袁志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40224313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08-02-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微观经济学 节选
bsp; 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既掌握对中
国学生讲授经济科学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也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有深
入的了解。他们推出的这一套供普通高等教育经济、工商管理和公共管
理学科以及政府、企业、新闻等工作者使用的教材,不但用言简意赅的
方式阐明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用“专栏”等多种形式介绍了我国
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材料,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原理和在分析中国
经济时运用这些经济学工具。它们是我国经济学教材百花园中的一簇新
葩,无疑将在我国经济科学的普及和提高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家们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系列教材的出版,是近期我
国大学经济学教育的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市场导向的改革开始之日起,结束以苏联《政治经济
学》教科书及其衍生品作为经济学基本教材的状况,用经济科学的成果培育年
青一代,就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材建设的一项迫切要求。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高校采取了两个办法来满足这种迫
切的需求:一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北方本”和“南方本”的《政治经济
学》教科书;二是翻译了当时在西方国家流行的教科书,例如雷诺兹(Lloyd
G.Reynolds)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特别是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的《经济学》(1976年,第10版)。这些都为满足干部群众急迫
的经济学补课要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前一类教科书只在苏联教科书的框
架下添加了一些中国报刊和党政文件的话语,而且也很难摆脱苏联经济学那种官
式的叙事风格。后一类教科书由于编写出版的时间正好在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
学对所谓“新古典综合”或“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突破的前夕,以世界标准
而论,多少显得有些陈旧。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版界引入了更多在西方普通高等教育流
行的教材。这些教材吸收了经济科学突破取得的新成果,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论分
析更加深刻,也更准确地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以初级的经济学原理课程
而论,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的《经济学》和曼昆(N.Gregory Man-
kiw)的《经济学原理》都属一时之选。不过,这些教材通常用西方的事例来阐
释经济学的原理,对于中国学生往往有某些理解上的困难。据说,也有西方重要
经济学家曾经设想将自己的教科书改写为供中国学生用的版本,但*后也因对中
国情况掌握不透而作罢。
一些中国学者在编写中国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上作了辛勤的努力。例如,北京
大学卢锋教授的《经济学原理(中国版)》,“用本土故事演绎经济学故事”,就
是中国大学生学习经济学原理时的一本有用参考书。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
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占世界**位、近年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国家
来说,只有几套本土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实在是太少了;也完全不足以形成百花齐
放、百舸争流的局面,使教员和学生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来丰富自己对经济学原理
和经济分析工具的认知。
现在,我国经济学科教学重镇之一的复旦大学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复旦的
经济学教授们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既掌握对中国学生讲授经济科学所必
须注意的问题,也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他们*近推出的这一套
供普通高等教育经济、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科以及政府、企业、新闻等工作者
使用的教材,不但用言简意赅的方式阐明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用“专栏”
等多种形式介绍了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材料,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原理
和在分析中国经济时运用这些经济学工具。它们是我国经济学教材百花园中的一
簇新葩,无疑将在我国经济科学的普及和提高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什么样的经济学?这是个问题。
教什么样的经济学?这更是个问题。
这本教材试图表明三个主张。**,我们想说,微观经济学*为核心的问题
就是讲清楚市场如何运行,政府又怎样弥补市场的不足。一本教材当有了一个
“问题意识”作为灵魂的时候,各个章节才能“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完整的逻辑
里。第二,重大的经济学理论的推进,大多都是产生于已有理论不能满足特定时
代的需要的时候。因此,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教会学生“批判式的思考”(critical
由inking),明白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第三,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可以用来粗线
条地分析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然而对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微观经
济现象的解释,恰恰是经济学*为薄弱的环节。一本教材应该告诉读者,他所学
到的知识可以用来解释什么,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问题是现有的知识没能很好解
答的。
从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开始,经济学就以其枯燥无味而著称。微观经济学被市
面上的各类教材肢解成了一些公式以及理解某个点与某条线的相对位置的习题。
就连“博弈论”也难以幸免地成了程式化的求解过程,殊不知那些*具洞见的
经济 经济学理论 微观经济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