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作者:许暤等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9137820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09-02-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本书特色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精)》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精)》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目录

序前言**章 绪论**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案第二章 耕地资源保控理论基础与研究区概况**节 耕地资源评价理论基础第二节 耕地生产力理论第三节 耕地利用保护的理论依据第四节 研究区概况第五节 河北省耕地利用的基础及其影响第三章 河北省耕地质量评价与类比体系的建立**节 资料收集第二节 外业调查与内业整理第三节 河北省耕地质量评价区域可比技术参数体系第四节 河北省不同层次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第五节 河北省耕地质量分布规律及景观格局第六节 耕地质量因素组合类比体系的构建第四章 河北省耕地生产能力核算研究**节 耕地生产能力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节 耕地实际生产能力核算第三节 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核算第四节 耕地理论生产能力核算第五节 河北省耕地利用强度与增产潜力分析第六节 河北省耕地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生产能力研究**节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分析第二节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第三节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生产能力核算第六章 河北省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的建立**节 以等别为基础的耕地生产能力当量折算技术第二节 补充耕地质量控制技术第三节 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式的耕地重点保护技术第四节 以标准样地为基础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第五节 利用遥感进行耕地及其生产能力动态监测技术第七章 耕地资源保控智能化空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节 智能空间决策咨询信息系统建立的数据准备第二节 智能空间决策咨询信息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第三节 智能空间决策咨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第四节 智能空间决策咨询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功能的实现第八章 河北省耕地生产能力供需平衡预测**节 河北省耕地数量时空动态变化第二节 河北省耕地变化流向态势第三节 粮食需求预测第四节 河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第五节 河北省耕地生产能力供需平衡的总体判断及对策建议第九章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参考文献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节选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精)》是作者在长达十几年科学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与系统研究方法,理论结合实际,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河北省全省统一可比、定量化、综合化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目前耕地占优补劣、流转无序、补偿标准不一等问题,提供了量化标尺。其次通过不同层次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核算明确了耕地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格局;与耕地质量评价相结合确定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目标等别并准确核算了耕地后备资源的目标生产能力;建立了集保护耕地数量、质量与生产能力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控技术体系;*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省级、市级、县级三个不同尺度的河北省耕地资源时空一体化、空间属性无缝集成的综合数据库,采用COM组件式技术在MAPGIS平台上开发了河北省耕地资源保控智能化决策管理信息系统。

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控技术体系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三、耕地质量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维护国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资源整体约束日益加强,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化的粮食市场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因此耕地质量及生产能力的保控显得更加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把粮食视为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在1949—1996年的47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46倍。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9kg增加到400kg,提高了近1倍。超过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以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吨为标志,粮食市场供求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长期以来的供应偏紧转向供大于求。在市场过剩状态下,如何认识和对待粮食生产便成为新的问题。部分人根据供过于求这一表面现象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剩,但1998年以后我国粮食连续5年大幅减产,部分地区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外某些学者甚至断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粮食危机。笔者认为,中国粮食供求问题的实质在于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所造成的结构性、阶段性生产过剩或者不足。也就是缺乏粮食的市场供给能力,而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必须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撰文指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是综合国力的表现之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我国不仅是世界的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的粮食消费大国。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应对国际化竞争和挑战的重要物质基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推进和国际竞争加剧,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粮食需求日益增多的国情出发,必须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扭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放,大力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十五”计划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表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