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作者:陶一桃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0072236

定价:74.0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本书特色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目录

新版序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前言必由之路**篇 深圳经济特区史**章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前期**节 自然与人文概况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第三节 开放前夜的深圳第二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第二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定位第三节 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发展规划第三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奠基时期(1980—1985)**节 大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四节 遭遇挫折第四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时期之一(1986—1995)**节 前期开拓(1986—1990)第二节 经历曲折(1991—1992)第三节 提高发展(1993—1995)第五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时期之二(1996—2000)**节 “二次创业”的提出第二节 走向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节 国退民进第六章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时期(2001—2009)**节 深圳经济发展第二节 2001—2003年的低迷与调适第三节 2004—2009年的重大政策调整与实施第四节 寻找新定位第五节 回归政务本源——关注民生问题第七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就与未来发展**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第二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第二篇 珠海经济特区史第八章 创办珠海经济特区的独特时空背景**节 珠海经济特区的区位特点及自然、人文简况第二节 孕育特区的独特历史:从偏远的社会末端到开放的前沿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的条件第九章 珠海试办特区的初期:谨慎探索和艰难突破**节 试办出口基地与升级为珠海市第二节 试办特区后的初步探索第十章 珠海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节 初期对发展综合性经济特区的摸索阶段(1980—1983)第二节 以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1984—1990)第三节 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超前发展(1991—2000)第四节 重新补足工业化,经济成就与挑战(2001—2009)第十一章 珠海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探索…**节 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第二节 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三节 珠海经济特区的未来:危机与机遇并存下的发展第三篇 汕头经济特区史第十二章 经济特区成立之前的汕头**节 汕头人文地理概况第二节 近代汕头经济的发展第十三章 汕头经济特区的创建(1979——1984)**节 经济特区的诞生第二节 龙湖出口加工区第三节 突破出口加工区的局限第十四章 汕头经济特区快速发展(1985—1995)**节 特区范围的两次调整第二节 综合性经济体系的建立第三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第十五章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遭遇挫折(1996—2000)**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节 遭遇信用危机第十六章 艰难中奋起、再创优势阶段(2001—2009)**节 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第二节 经济复苏第三节 新的发展机遇第十七章 汕头经济特区建设的总结与未来展望**节 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二节 汕头经济特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第三节 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第四篇 厦门经济特区史第十八章 厦门经济特区概览**节 厦门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厦门的人口和行政区划第十九章 经济特区成立前的厦门:1980年以前**节 厦门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厦门经济特区的历史起点第二十章 厦门经济特区的早期建设:1981—1990**节 厦门经济特区的创建第二节 厦门经济特区的早期发展历程第三节 厦门经济特区的初步崛起第二十一章 厦门经济特区的全面发展:1991—2000**节 厦门经济特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厦门经济特区的全面崛起第二十二章 进入新世纪的厦门经济特区:2001年以后**节 厦门经济特区进入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第五篇 海南经济特区史第六篇 上海浦东新区史第七篇 天津滨海新区史第八篇 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史附录后记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 节选

《中国经济特区史要》内容简介:新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要》是由《中国经济特区史论》改写而成的,而编写《中国经济特区史论》(以下简称《史论》)的想法则在七年前就有了。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普遍确立,作为特殊政策产物的经济特区在很好地完成了她的*初使命——充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的同时,其自身功能和在转型社会的定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制度变迁的体制上的突破口,她的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正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发轫与演进的轨迹。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尝试的“特殊政策”,经济特区已经不再单纯地发挥着当初的“试验田”和“示范区”的功能了,她除了作为一个厚重的历史符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还作为一个深远的精神力量,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觉醒,还将承载着更深刻的制度变革使命,并将在中国社会真正完成市场经济体系的营建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