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作者:卢中原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2344181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09-06-01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这些天米对公报评价*高、也是*集中的一个焦点,那就是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我认为,公报明确了所有制与产权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阐述了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和重要地位,也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
过去一提产权改革,一些人就误解为这是要搞私有化。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提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高度,有利于解除人们的疑虑,有利于推进向纵深处的改革攻坚。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中,*重要的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职能。这几个部分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或者说没有受到根本的触动,而且改革难度也比较大,改革的艰巨性也将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在深层次上其实是产权责任的明晰问题,而不仅仅是内部管理的加强,虽然这也很重要。产权制度的改革决不是搞私有化,而是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界定、流转、保护和监管等确立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应当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应当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现代产权制度是保护和调动人们创造财富、解放生产力的基础性制度,这种制度越是科学和完善,越有利于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政府职能的转换,也要以建立和保护现代产权制度为重要内容。而原有的产权制度本身正是计划经济的基础,因此,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攻坚战。
  二、改革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
记者:确实,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改革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进展和突破。例如,全会公报指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很多专家认为这是充满时代特点的精辟阐述,人们记忆清晰的几年前曾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之类提法,已经完全被取代和细化。您认为下一步改革还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
卢中原:我个人认为,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其体制壁垒亟须打破;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等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更应强调制度创新和新体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避免用行政权破坏财产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县政府拖欠个体户和下岗职工办的汽车修理厂几万、几十万元,以财政紧张等种种理由拖着不还,就在这些小企业濒临倒闭的同时,县领导的小汽车却在不断更新升级。比这更严重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政府本身就不尊重公民财产权,不讲信用,那还怎么谈得上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
下一步需要进行重点突破的是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总体看仍然相对滞后,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今后应当加大这些方面的改革力度。
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四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个基本判断,无论是对国内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新体制,还是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维护我方权益,争取对中国有利的谈判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重点突破中进一步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完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为了不断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中国在21世纪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可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三、下一步改革攻坚阶段的新特点
记者:十六届三中全会奏响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定型”曲,那么,在下一个改革攻坚阶段坚持体制创新,会有哪些新特点呢?
卢中原:为新体制“定型”,并不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而是主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注重城乡改革之间、经济不同领域改革之问、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问、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协调推进,应是下一阶段改革的新特点。未来改革的实施策略应当继续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攻坚阶段的改革,既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同时也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和大力度突破相辅相成,既可减少社会震荡,又可避免重大改革久拖不决。
这次公报还有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即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贯彻这种新的发展观,公报明确提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统筹,包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重要的新理念,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在关于深化改革的决议中提出这样一些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对确立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发展指导方针,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们应该注意,公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改革的,*终落脚点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因此公报还强调,要协调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的改革要协调,城市和农村的改革要协调,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要协调,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要协调。关于改革的四个“协调推进”,体现了对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体现了对改革规律认识上的深化,可以说是今后推进各个领域改革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将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为实现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体制保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概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