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18版)——
经济学(第18版)——作者:萨缪尔森 开 本:03 书号ISBN:9787115173430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经济学(第18版)—— 节选
序
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第18版于2005年在美国麦格劳一希尔出版
公司出版。该书首版发行是在1948年,之后大约每三年更新一次,迄今已经
有了18个版本。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西方世界的“经济学圣经”,早已被
译成了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中文、
阿拉伯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塞尔维亚文、越南文等
40余种文字,销售总量也已超过l 000万册。
一、为fl-么萨缪尔森在普及经济学的事业中能够
取得如此成就
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长期广泛流行,是一件值得思索和回味的事
情。萨缪尔森早在而立之年就在西方经济学界赢得了盛誉。他30岁时出版的
一项高级研究成果《经济分析基础》,在25年之后为他带来了诺贝尔经济学
奖.并使他成了美国经济学家中**个享此殊荣的人。
一个**的学者为什么要投身于普及性教育事业并取得了如此成就?
首先.萨缪尔森有一种经世济民的心胸和博学睿智的头脑。在二战后百
废待兴、憧憬无限的氛围中,作为一名教师,他所看到的是年轻学生们失望
于传统教科书的茫然的眼神,他所感到的是“探讨普及经济学的革命性方法
的时机业已成熟。”2“为了影响一代人的思想”,萨缪尔森长期竭尽心血、
甘之如饴。在诺贝尔颁奖致辞中,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教授阿沙·林贝克
曾经这样评价: “萨缪尔森在提高经济学分析水平方面的贡献,已超过当代
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是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许多领域。”
其次,萨缪尔森博采众长、善于折衷,是一位海纳百川的高手。萨缪尔
森认定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
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学加以分析,后者则可用宏观经济学进行论证。
“萨缪尔森的开拓性的教科书的功绩在于:它**次成功地把(当时)新的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萨缪尔森使用了新古典综
合派的概念,即一旦经济被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原有的古典学派的原理便
能够适用。”萨缪尔森意欲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同微观经济学相一致的分析
框架。5一个基本的事实是: “宏观经济学”一词,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问世
之前,甚至还不曾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词典中。6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萨缪尔
森所采用的一整套市场分析方法,如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等,迄
今仍是经济学界的共识和典范。7
再次,萨缪尔森具有博爱的师长情怀和非凡的沟通才能。萨缪尔森的第
16版和第17版的书前有一句看似平常却意境迥远的题词: “献给我们的孩
子和学生。”萨缪尔森不仅桃李满天下、读者千百万,而且还是6个孩子(含
“三胞胎”)的慈父和15个子孙的家长。萨缪尔森深感“若要让‘沉闷的经济
学’变成激动人心的学科,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那么,即使是很一般的经
济学图表,也都需要重新设计。”萨缪尔森还专门附加了“如何看图”一章。
为了更恰如其分,他甚至“踏破铁鞋”地采撷了一句很有点鲜见的“中国谚
语”,来作为该附录的题头格言。在讨论国际贸易的时候,他又独具匠心地绘
制了一幅特别的“世界地图”。在图中,各国的位置性状仍赫然可辨,但版图
大小却不再取决于疆土面积。而是贸易份额!这样的图读起来。怎能不让年
轻的学生为之心动和浮想联翩?
*后,萨缪尔森既是语言巨匠,又是幽默大师。8在缜密漫长的理论思辨
和沉闷枯燥的逻辑推理中,本书的读者总是有幸能不时地为作者的语言艺术
所感染,不时地为一种自然幽默的风格所触动。例如,在讨论“边际价值决
定价格”的时候,萨缪尔森会提醒您应当切记,是“狗尾巴在摇动狗身子。”
又如,在讲解国际贸易政策时,他将“关税”比作“撒在轮船发动机里的沙
子”;而在讨论投资乘数效应的时候,他又用“拨动小提琴弦”加以类比。此
外,在介绍马克思的“专栏”中,他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让旧世界在共产
主义革命面前颤抖吧,而后又加以呼应:统治阶级确实在这位伟人的影响下
颤抖了一个多世纪!
二、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面临哪些批评和挑战
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的确开创了一个崭新而持久的典范。”9研究经
济学的历史学家,像那些研究地球上骨骼与化石的古生物学家一样。通过考
证《经济学》的第l版如何修订成第2版,并*终成为今天这个版本的,来
确定各种经济学观点的盛衰年代。
尽管如此,随着岁月的流逝, “凯恩斯革命”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萨缪
尔森的教科书也遭致了许多的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一本评论性专
著《批萨缪尔森》10指责他过于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辩护。其篇幅竟然等
同于萨缪尔森的教科书。而到1997年第16版推出之前.美国评论界又有人
认为萨缪尔森过于追随凯恩斯,其15个版本的教科书基调“体现了一种对政
府干预功能的信任和对市场运作后果的担忧”。该文还指出, “由于总是着眼
2/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