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
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作者:张海洋 开 本:01 书号ISBN:9787807520580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07-10-01 出版社:巴蜀书社 |
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 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
投资快速增长。大量外资的流人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的资本存量增
加、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有力支撑点。然而,引进了外资并不
意味着一定能够掌握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成功地掌握内含在外资
中的先进技术有一个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那么,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消化、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外资技术扩散对中国
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怎样?这一问题构成了本书的研究主题。
首先,本书就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问题进行了阐述,界定了技
术与技术扩散的概念,指出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技术溢出的区
别,并且介绍了技术扩散的动态和静态路径及其分类,明确了以外
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技术扩散与其他形式技术扩散的区别。
然后,本书对技术扩散理论以及技术扩散的机制、证据和方法
等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并详细地介绍和评述了以领导者——跟随
者模型等为代表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扩散模型。接下来,本书
给出了一个跨国公司、人才流动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形式化了
人才流动对外资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以及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发生的
条件。研究认为:一旦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进行投资,为了防止人才
流失造成向本地企业的技术扩散,将支付给本地工人较高的工资。
这样,即使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的技术扩散没发生,东道国的福利
也得到了改进;技术扩散是有条件的,技术难度越小,本地企业吸
收能力越强,技术扩散程度就越强。
第三,本书对中国区域和工业部门的外资技术扩散程度进行了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包括五部分内容:一是利用前人的分析框架,
检验了中国全国和区域外资技术扩散的程度,并比较东部、中部和
西部外资技术扩散程度的差异。由于中国外资流人在1992年以后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对中国外资技术扩散程度在时域上的变
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各个时段上,中国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
还是在各区域范围内都不存在显著的外资技术扩散;二是对中国外
商直接投资地区选择因素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各地区的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选择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这些因素随时间
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在1991年以前,广东和福建地区吸引的外商
直接投资绝大多数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理毗邻和相同文化
背景是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沿海地区,当
地的劳动力质量和本地市场大小是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
素。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地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大小
和劳动力质量。1992年以后,在沿海地区,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开
放,竞争加剧,外商直接投资更愿意选择竞争对手较少、竞争相对
不激烈、基础设施较好、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在
中西部地区地点选择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当地市场大小和市场需求;
三是对中国行业外资技术扩散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提出了一
个衡量行业外资技术扩散程度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行业外资技
术扩散程度用内资R&D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来衡量。研
究发现,外资对中国整个内资工业部门和高技术行业没有明显的技
术扩散效应,而对一般传统行业有显著的技术扩散效应;四是通过
建立分析框架,运用平行数据模型方法,以广东为例分析了外资溢
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以及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
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和
负向的竞争效应,而负向的竞争效应超过正向的溢出效应,外资对
内资工业部门的净效应是为负的。这说明至少在短期,外资对内资
工业部门冲击很大。研究还发现,外资对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溢
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是不同的:对国有工业企业冲击*大,有不显著
的正向溢出效应和显著负向的竞争效应;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
业有不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和显著的正向竞争效应;对集体工业企
业有显著正向的溢出效应和不显著负向的竞争效应;私营、三资经
济为主的其他工业企业受益*大,外资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都显
著为正;五是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内资
工业部门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然后检验了在
控制自主R&D的情况下,外资活动对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增长的
影响。通过考察R&D的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我们将外资外部性
区分为外资技术扩散效应与竞争效应,进而检验了外资促进内资工
业部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途径。我们发现,在控制自主R&D
的情况下,外资活动对内资工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没有显著影响,主
要原因是内资部门较低的R&D吸收能力抑制了生产率的增长;外
资活动产生的负向竞争效应抑制了内资部门技术效率的增长;
R&D和外资活动都推动了内资工业部门技术进步,但来源分别为
R&D创新能力和正向竞争效应,而不是技术扩散;由于高科技行
业R&D吸收能力较低,内资部门不仅没能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反
而呈现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一般行业吸收能力比高科技行业强,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