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
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作者:张军 等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3215467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的成就之一,就是企业界的总体面貌变性了!当年有国企、集体、乡镇企业;如今,是上市国企、外资企业、民营集团等等;与此同时,从工厂制到公司制,从垂直生产管理到现代企业管理架构;中国企业经历了产权制度与管理架构的双重革命。如何宏观而又精细地描述这一变革进程,找寻其中的驱动力量,互动结构,作用机制,在努力进行理论解释的同时,评价其得失成败,探讨改革的未来课题,必然是本课题需要着力的地方。
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 目录
1 回归“企业家的企业”:测评中国企业的转型与成长1.1 引言
1.2 企业改革政策架构的形成
1.3 中国企业的分类
1.4 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打分
1.5 回归“企业家的企业”:一个总体描述
2 中国企业改革的政策、理论与经验:总括式描述
2.1 引言
2.2 企业改革政策的早期逻辑:1978—1992年
2.3 战略性地改组改制国有企业:1993年之后
2.4 呼声与影响:经济学家的早期角色
2.5 企业改革和中国的经验:从政策研究到实证研究
3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嬗变
3.1 乡镇企业的崛起之路
3.2 乡镇企业崛起的逻辑
3.3 乡镇企业成长逻辑的一个诠释:来自山东华盛集团的案例
3.4 转制的经验
3.5 结束语
4 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道路:进程与模式
4.1 “小的并非美好的”
4.2 改制的本土模式
4.3 回归“企业家的企业”
4.4 结束语
5 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现代化转型
5.1 回眸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
5.2 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
5.3 改造大型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
5.4 创业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历程
5.5 大型国企的“走出去”战略
5.6 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遗产
6 私营企业的成长:政策、现状与集聚模式
6.1 导引:私营企业的含义
6.2 政策的变迁
6.3 私营企业的发展:几个特征事实
6.4 产业集聚:私营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探讨
6.5 产业集聚的案例
6.6 私营企业的融资与金融制度建设
7 中国的外资公司:进入、扩张与转型
7.1 劳动力成本是重要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简单解释
7.2 回眸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7.3 外资公司在中国的演进模式:观察和分析
7.4 变化与回应:外资公司的战略转型
8 新型企业和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的成长道路:回顾与解读
8.1 引言
8.2 创业精神与制度选择:一个经济学的框架
8.3 “新经济”在中国
8.4 新生代的企业家:他们选择和创造制度
8.5 新型企业家的崛起:我们知道了什么?
8.6 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 节选
1 回归“企业家的企业”:测评中国企业的转型与成长
1.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做大增量,盘活存量”的经验主义的改革模式,一方面通过鼓励非国有制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和扩张,积极改善了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把国有企业置于竞争性的市场中;另一方面通过国有部门内部持续不断的放权让利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激发了体制外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热情,使得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竞相创办起自己的企业而成为企业家;同时也逐步让附属于政府的工厂式的大量国有企业转型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公司制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大量改制还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都使企业的价值和市场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主体的地位也得到了制度的认同,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成为了“企业家的企业”。
作为开篇,本章的目的就是对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转制、转型以及非国有企业的崛起给予总括式的描述和评价,而本书后面各章则提供专题式的更为深入的记录与讨论。
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第1节引言后,第2节简单地讨论了30年来的企业改革政策的演变路径;第3节从概念上给出一个用于解读中国企业转型的分类学,这个分类反映出中国企业改革的重要经验和模式,那就是中国的改革允许地方和经济区域在改革和转型中保持策略和形态的差异化;第4节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的转型和发展的水平进行总体的测量和评价。
1.2 企业改革政策架构的形成
解读中国30年来的企业改革和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角度是回顾和厘清企业改革政策的演变过程。由于中国的改革遵循了经验主义的原则,从政策的演变本身就可以捕捉到企业改革和企业转型的经验信息。事实上很多政策的出台是由地方改革的自发实验诱导出来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企业改革政策经历了两大阶段。可以大体上把1978—1992年划分为**阶段,而把1993年以后定义为第二阶段。**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主要区别是,在**阶段由于缺乏对企业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方案,企业改革采取了典型的经验主义的方式,以各地方的企业改革为经验基础,不断总结和推广地方的经验。从思想上说,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改善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在不触动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改进企业的生产率成为各地方开展企业改革的主要实验。我们把这个阶段定义成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阶段。
经济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