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作者:(美)弗兰克

开 本:

书号ISBN:9787300088549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08-02-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同样的利润曲线,*终也体现在纳斯达克股市中提供新技术的那些公司身上。B28电子商务组织或许确实让制造商省下了上千亿美元。可采用新技术的公司,跟奶牛场一样,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于是节约下来的成本并没有变成更高的利润,只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因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它预言了2000年3月纳斯达克的大崩盘。若将它和成本效益原则用到一起,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寻常市场上较为普通的模式。举个例子,就让我们想一想产品的售价问题吧。
由于人们的品味和收入各异,他们购买任意一种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诚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所说,从长期来看,产品的价格不应当超过其生产成本。否则,盈利机会必会诱使竞争对手进入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供应量也会增加,*终拉低价格,逼近成本。
可是,不同的买家为本质上毫无二致的产品和服务支付大不相同的价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似乎有违上述“没有的免费午餐”原则。为什么其他卖家的竞争没能把所有价格拉到同等程度呢?我们在第4章举的例子会直接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眼下,我们不妨暂时这么说,在很多市场中,竞争的确把价格拉到了同等水平。
比方说,在有限的范围内,黄金的售价,纽约跟伦敦一个价,卖给企业高管和卖给小学老师,也都是一个价。假设说,1盎司黄金在纽约卖800美元,在伦敦卖900美元。那么,有人可以在纽约、买上1盎司黄金,转手在伦敦卖掉,立刻就赚了100美元。“一价定律”(其实它就是“没有免费午餐”原则的翻版)指出,两座城市之间的黄金差价,一般不会超过两地之间的运输成本。
“一价定律”*适用于竞争极度激烈的日用品和服务市场。大致来说,在这些市场上,无数的供应商贩卖着高度标准化的产品。黄金市场便是—个经典例子。黄金是高度标准化的日用品,而一旦出现盈利机会,新公司也相对容易打人这个市场。
强化“一价定律”的是套利(无风险地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可能性。要买一磅标准食盐,由于支付能力较高,富人或许比穷人愿意多给些钱。可食盐的价格对所有人都一样。“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即便卖家们联手向富人们卖高价,穷人也会从中作梗。他们按穷人的低价买进食盐,再把价格调得比盐商卖给富人的盐价稍微低些,转手卖给富人,从中获利。随着想靠这种做法小赚一笔的穷人越来越多,差价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经济学家的供求模型,本质上讲的是无形的市场力量,决定着某种产品产量多少、售价几何。对特定产品的需求,是衡量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一种尺度。换言之,它概述了人们购买该产品后,感觉自己获得了多少利益。只要人们觉得物有所值,就会不断购买一种产品。它的总体模式是:一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需求量也就持续下跌。
特定产品的供应量,则是有多少生产者愿意提供该产品供出售的一种简明尺度。只要产品售价不低于边际成本(生产*后1单位产品的成本),生产者就会不断提供该产品。这是基本的供应原则。从短期来看,边际成本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结果,部分原因在于“低果先摘”原则,它认为:*先利用*佳机遇,总是*好的)。所以,从供应方来看,总体模式是,商品售价越是上涨,卖方越愿意多卖。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虽然每天市场上都有无数的信息轰炸着我们,但供求关系模型却能施展神力,从中提取出有序的模式。
由于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供应方和需求方实现平衡时才出现的,那么严格地说,要解释价格或产量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把重点放在卖方(或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下面这几个例子描述的现象,主要是交易需求方(买方)带动产生的。
  第3章 职专的奥秘
  劳动力市场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市场。人本身并不能放到市场上出售,可贩卖人力服务却完全合法。流通这些服务的市场,同样受制于供求关系原理。木匠的供应量增加,木匠的工资水平往往就会下降。如果电脑程序员的需求量提高,我们便可预料他们的工资水平会上涨。
  本章讨论的**部分例子,阐述了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
  在产品市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特性。比如,高分辨率电视机就比传统电视机要贵。在劳动力市场,隋况是一样的,特定工作的薪资取决于其特性。经济学家所谓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初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
不同的劳动和资本职业的利害,总的说来,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职业,明显地比其他职业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辞去比较不利的职业,而挤进比较有利的职业。这样,这种职业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职业相等……考虑到个人的利害,人必会寻求有利的职业,避开不利的职业。
  斯密的理论解释了下列现象:倘若其他相关因素一样,为什么风险更大、需费更多工夫、工作地点肮脏或气味难闻的工作,工资一般会更高。下面的几个例子,对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导致的其他一些较难想到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第4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
一价定律*适合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大致说来,也就是像食盐和黄金这样的市场,无数供应商贩卖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但也有很多产品,并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出售。例如,虽然同一类型的电影似乎都差不多,但各地电影的上映,并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不同的电影院位置不同,放映时间也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说,每一场电影都是独一无二的。再说了,常看电影的人,有谁会认为《卡萨布兰卡》是《惊声尖叫》的完美替代品呢?
由于一价定律不适合电影放映市场,所以,对于电影票价高低不同,经济学家们并不感到惊讶。比方说,同一部电影的日场票价一般比夜场便宜,因为下午有空看电影的人总比晚上少。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