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理论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基础理论

作者:刘长龙著/国别:

开 本:20cm

书号ISBN:7501756341

定价:16.8

出版时间:2002-08-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理论 内容简介

(一)农耕时代的到来
农业经济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近代产业革命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对植物生长规律有所了解,初步积累起一些经验,开始掌握了农业的栽培技术,学会了进行农业生产,这时生产力的发展逐步由采集狩猎向原始农业过渡。
农业经济是以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它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由原先单纯对自然的顺从依赖,靠自然恩赐的消极被动地位,转变到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物质生产的积极主动地位。农业经济时代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一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从采集狩猎时代到农耕手工时代,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首先,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了较为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使人类得以进入长期定居的生活。其次,由于农业为饲养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促进了牲畜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制陶业、制革业、纺织业等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第三,由于人们有了安居的生活,就促使人口大量地繁衍,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
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虽有一定的转变,但这种转变还仅仅是个开始,人类社会尚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器、青铜器到铁器。新石器与旧石器的根本区别是磨光加工石器的产生,它的优点是可以比以前制作出更准确、更合于目的、更锋刃的石器工具,因而提高了使用效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发现了金属矿石。含铜矿石与石材不同,有较好的延展性。在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后,就发现铜可以在高温下熔炼的秘密。到了新石器后期,人们开始对铜
进行加工,人类社会逐步转入青铜时代。青铜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在原来石斧、石耜的基础上,增加了镢、铲、锄、犁等,耕作技术也有了相应的改进。
在青铜时代,人们发现了铁。但铁的熔点较高,因而只有到了有较高的冶炼技术时,铁才被冶炼使用。铁器的使用大大扩大了农田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它不仅使工具材料发生丁质的变化,变得更加坚硬和锋利,而且使工具的组合变得更加复杂。
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工具虽然不断进化,但始终是手工工具。
(三)农业经济是劳力经济
农业经济时代的资源开发主要依靠劳力,也使用一些畜力,有时候还借助一些风力和水力。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当时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有限,大多数资源尚未开发,不存在资源短缺现象,因而劳力是主要争夺对象,有了劳力就能开发自然资源,取得财富。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力,西方发达国家过去长期贩卖奴隶,也就是这个原因。
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早期的农业只限于种植粮食,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提高和种植经验的积累,农业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和扩大,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林、牧、副、渔。同时,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工也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如炼铁、煮盐、造纸、造船、缫丝、纺织、建筑等,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包括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经济体系。
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掌握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外,还产生了内容丰富的阿拉伯天文、数学和医学,中国的指南针、纸张、火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这些都是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但总的来说,这时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科学也还不发达,教育范围有限,文盲占大多数,人才基本上固定在一处,很难流动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虽有一定影响,但尚未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农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是手工生产力,手工工具日趋完善,从而为转化为机器生产奠定了基础。人们主要从事**产业——农业,辅以手工业。科学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虽尚未构成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但为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
资源是指可以用来生产能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要素。这里讲资源是指经济资源,而且是人们可以掌握利用的资源。它有两种:一种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财富;一种是通过人类再生产活动获得的资源。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力等,这种资源具有实物形态和几何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是可用数字来衡量的。无形资源是指信誉、形象、名牌、专利等。这些资源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具有物质形态和几何形态的“软件”。它必须依靠有形资源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其作用难以用数量来衡量,而效能长久。
资源配置,是对经济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做出选择,即人们按照自身的需要,把各种有限的经济资源合理地分配于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不同生产部门。资源所以要配置,是因为:(1)任何社会都面临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经济问题,解决三大问题必须合理配置资源。(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各地资源的多少和构成也不同,这就要通过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生产一种产品的方法和所需要的原材料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必须不断变更资源的配置、才能达到高度的协调。资源配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稀缺的资源分配给效率*高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节约消耗,加快周转,取得*高效率;二是把稀缺的资源与*需要的产品组合,优化结构,满足社会需求,取得*佳效益。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由资源配置的方式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封建社会以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配置,是封闭式的资源配置。如在古代的原始公社、中世纪的农庄或小农经济的家庭中,资源非常有限,酋长、农庄主和家长能够清楚地了解把握资源,进行直接配置。另一个阶段是从封建社会末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商品经济居统治地位,资源配置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是社会化的资源配置。这时的配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靠计划来配置,一种是靠市场来配置,前者叫做计划经济,后者是市场经济。由此可见,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形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各流派经济学说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