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
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作者:姜桂石 姚大学 王泰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7801906039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05-06-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第三、论述了亚洲各区域、各主要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模式、特点和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亚洲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模式上,西方现代化基本上属于内源型现代化,而亚洲现代化属于外源型现代化;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西方现代化是自由市场经济,而亚洲现代化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在文化主体方面,西方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是基督教文化,而亚洲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亚洲各地区、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及模式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东亚是战后掀起的世界现代化第三次大浪潮的中心。日本的重新崛起,四小龙的腾飞、东盟的奋起直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构成了东亚现代化的主旋律,并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东亚模式”是东亚国家和地区依据本国、本地区具体情况采取的一整套经济政治体制和现代化发展战略。其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工业化,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发展战略是赶超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东亚模式”虽然受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挑战,但是,作为东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它没有也不可能过时。东亚发展模式昭示人们: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能够自主地发挥本身的优势,创造出不同以往的现代化道路,当然,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它也不能为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现成的和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而且,即便是从自身发展来看,任何发展模式也都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在21世纪之初,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10+3”机制富有成效的运行,一个大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已经开始浮出水面。
南亚大国印度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印度政府开始实施全面改革,印度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印度的崛起已经成为人们可以预期的事实。五十多年来,印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这就是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式的混合经济,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农业方面采取绿色革命;在政治结构上全盘采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西方式议会民主制;文化方面则在弘扬印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行世俗主义,强调种族、种姓、宗教的平等共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全球化的新浪潮对南亚与印度提出了挑战,印度等南亚国家为此一改以前长期忽视地区合作的冷漠态度开始探索区域化合作的可行方式。
西亚国家属于现代化的后来国,现代化对它们来说,意味着将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引入到传统的社会组织中去,通过这种“引进”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所以,其现代化不是出自社会内在积累的自发演进过程,而是属于后发外源型模式。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由当政的统治者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因此,改革在西亚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发展、突破、转折和调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非常突出,改革是推进西亚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对西亚国家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是摆在西亚国家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之后,才真正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正式成员,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参与国际社会,融入到方兴未艾的全球化运动之中,与此同时,中亚国家真正开始了按照自己的方式致力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施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和调整,开始了自主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新时期。应当说,中亚五国独立十余年来,经济得到恢复并发展,政治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推进中亚五国之间、中亚五国与俄罗斯、西亚和中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的现代化从实现方式和手段上来看,经历了由改革到革命,再由革命到改革的过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经历百年历程探索之后现代化终于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主流趋势,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是这一趋势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中国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这一现代性理念的支撑下经历了主题突起(准备和启动)、主题迷失(受挫与延误)、主题重现(拯救与超越)以及主题弘扬等几个步骤。经过55年的辛勤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初露曙光,中国在2l世纪的和平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伟业。
第四,论述了亚洲一体化进程的现状和亚洲将走向洲际大联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亚洲“合作”、“共赢”既是全球化、亚洲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亚洲国家的人心所向。亚洲是世界上幅员*辽阔,人口*多,国家也众多的大洲,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社会发展更具多样性。但是,在当今世界上,亚洲作为一个大洲整体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既落后于欧洲和美洲,甚至也不及非洲。所谓“亚洲联合”、“亚洲一体化”往往被人们讥讽为“美妙的幻想”。亚洲不具备实现联合的条件吗?亚洲真的不能实现联合吗?作为亚洲的一员,作为亚洲*大国家——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我们对此问题去追根溯源。
也正是在本课题获得批准立项之后,亚洲的一体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机。经过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努力,一个由亚洲人主导的从亚洲的利益和观点出发,专门讨论亚洲事务,旨在增进亚洲各国之间、亚洲各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问交流与合作的论坛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应运而生了。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后,在推进亚洲区域联合方面起到了明显的加速作用。亚洲大多数国家大力推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日益密切,双边、区域、次区域以及跨区域的经济合作逐步展开。东亚地区合作(10+3)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以“10+3”为主渠道,积极与东盟携手推进东亚合作,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东盟内部经济一体化、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合作、图们江流域合作等次区域合作正在开展;南亚自1985年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来,一体化步伐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自2003年印巴实现和解以来,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2004年1月,南盟第12届首脑会议通过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南亚七国领导人还希望*终能像欧盟那样统一货币,形成一个互利互惠、繁荣兴旺的统一大市场。由此,南亚区域经济合作驶入快车道;另外,中西亚合作也蓄势待发,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ECO)不断探求中亚国家和西亚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并希望构筑欧亚大陆桥,重建新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南亚的大国印度正在实行“东向政策”,探索建立与东盟“10+l”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一拉美论坛等跨区域合作也在积极并富有成果的向前推进。而今,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洲联合实现“共赢”、“多赢”,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新亚洲”已经从良好的愿望变成了亚洲国家的广泛共识,“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实现共赢,是亚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亚洲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一个“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的亚洲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济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