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作者:杨向阳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305124488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13-11-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 本书特色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的总目标是,以转型时期为基本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农户借贷行为变迁与分化的作用机制,为构建自下而上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与政策设计提供依据,*终促进农户借贷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演变研究-基于变迁与分化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
1.2.1 概念界定
1.2.2 数据来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农村金融理论
2.1.2 农户经济理论
2.1.3 社会分化理论
2.1.4 社会资本理论
2.2 文献述评
2.2.1 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
2.2.2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2.2.3 农户借贷行为的经济效应
2.2.4 农户借贷行为的其他研究
2.2.5 对已有文献的评论
第3章 农户借贷行为变迁与分化的理论分析
3.1 物质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变迁与分化的作用机制
3.1.1 农户资本与农户投资方式:变迁角度
3.1.2 农户资本与农户借贷行为:分化角度
3.2 社会资本促进农户资本积累和改善农户借贷环境的作用机制
3.2.1 社会资本加快农户实现变迁的作用机制
3.2.2 社会资本改善农户借贷环境的作用机制
3.3 结论性评论
第4章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变迁趋势分析
4.1 数据选取说明
4.1.1 数据选取依据
4.1.2 数据处理说明
4.2 农户基本情况变化分析
4.2.1 农户家庭人口趋于下降
4.2.2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稳步提高
4.2.3 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不断上升
4.3 农户借贷行为变迁的基本趋势
4.3.1 农户年末借贷结存规模扩大化
4.3.2 农户借贷用途生产化
4.3.3 农户借贷来源正规化
4.4 农户借贷行为变迁的区域特征
4.4.1 农户年末借贷结存规模的区域差异显著
4.4.2 农户借贷用途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4.4.3 农户借贷来源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4.5 结论性评论
第5章 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变迁的实证检验
5.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1.1 变量选取
5.1.2 模型构建
5.2 数据说明与样本特征
5.3 模型估计结果解释
5.4 进一步讨论:农户借贷行为变迁与农村金融改革
5.5 结论性评论
第6章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的特征性事实
6.1 农户抽样调查设计
6.2 农户个体及家庭基本特征
6.2.1 农户个体基本特征
6.2.2 农户家庭基本特征
6.3 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3.1 农户借贷规模大小
6.3.2 农户借贷用途分布
6.3.3 农户借贷来源占比
6.3.4 农户借贷期限长短
6.3.5 农户借贷条件要求
6.4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4.1 不同固定资产的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4.2 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4.3 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4.4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特征
6.5 结论性评论
第7章 中国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的实证检验
7.1 引言
7.2 农户借贷行为分化的实证检验
7.2.1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管理 金融/投资 货币银行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创业管理社会实践探索
下一篇:环境金融的集体行动情境建构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