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作者:陈学彬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309073324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本书特色

《货币政策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目录

0 引言0.1 问题的提出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篇 居民个人生命周期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优化模拟1 基本模型及其模拟结果1.1 居民个人生命周期消费和投资动态优化模拟模型1.2 模拟方案的设计和求解1.3 模拟结果分析1.4 结语2 消费和投资决策中的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理论研究2.1 时间偏好2.2 风险偏好2.3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结合3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实验研究3.1 研究背景与内容3.2 实验设计3.3 计算方法3.4 实验结果分析4 基于时变时间偏好的消费和投资模拟分析4.1 时变时间贴现因子计量模型的构建4.2 消费与投资优化模型的构建4.3 模拟分析第二篇 多决策约束下的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和储蓄行为模拟5 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策5.1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5.2 家庭生育决策5.3 家庭教育投资决策5.4 家庭代际收入转移决策6 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储蓄行为模拟设计6.1 家庭微观模拟的已有研究6.2 生命周期各阶段消费模型6.3 家庭分类6.4 模拟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7 信贷约束和利率变动的影响模拟7.1 信贷约束差异下的消费路径7.2 利率变动下的消费路径变化8 教育决策约束的影响模拟8.1 教育资源无限供给下的家庭*优消费路径8.2 教育资源有限供给下的家庭*优消费路径8.3 低教育费用下的家庭*优消费路径9 生育和转移支付决策约束的影响模拟9.1 生育决策约束变化的影响9.2 转移支付约束变化的影响第三篇 医疗保障制度对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影响的模拟10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家庭消费与储蓄模型10.1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制度10.2 家庭消费与储蓄动态优化模拟模型设计10.3 模拟方案设计11 医疗保障制度对无重大疾病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影响模拟分析l1.1 无信贷约束时医疗保障体制存在性的影响模拟分析11.2 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限制11.3 方案比较分析12 医疗保障制度对重大疾病影响的模拟分析12.1 家庭生命周期初期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12.2 家庭生命周期中年阶段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12.3 家庭生命周期老年阶段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12.4 极端状况的模拟分析13 主要医疗保障模式效用的模拟比较13.1 世界主要医疗保障模式概述13.2 主要医疗保障模式的模拟比较第四篇 家庭生命周期资产组合选择行为优化模拟14 我国城镇家庭资产组合选择行为分析14.1 我国城镇家庭资产概况14.2 我国城镇家庭资产选择行为分析附录2005奥尔多调查数据15 家庭生命周期*优资产选择行为模拟的基准模型15.1 模型假设15.2 模型建立15.3 参数估计15.4 计算方法16 家庭生命周期投资组合选择基准方案模拟分析16.1 概念解释16.2 基准方案模拟16.3 偏好变化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16.4 风险因素变化对家庭投资决策影响的模拟分析附录 基准方案参数17 考虑代际交叠的家庭资产组合选择行为模拟分析17.1 影响家庭消费与投资决策的主要代际关系分析17.2 模型建立17.3 方案设计17.4 模拟结果与分析18 主要结论与建议18.1 主要结论18.2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节选

《货币政策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现象,尽管中央银行采取了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但是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货币政策效应下降。即使在2003-2004年,经济出现了投资拉动的需求膨胀,导致经济的局部过热,2006-2007年出现出口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和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但均未出现以前经济过热时出现的居民消费需求膨胀现象。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导致我国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经济增长和就业迅速滑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就业,采取了较大幅度的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减税、增加政府投资等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但居民消费却并未大幅增长。与之相反,在存款利率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却大幅上升,而股市收益率却大幅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货币政策效应的下降?显然仅从宏观理论方面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在居民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假设下,时变时间贴现因子模型下居民生命周期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行为呈现典型的倒U形,但两者又略有差别。这与常数时间贴现因子模型存在明显的不同。常数时间贴现因子模型中消费水平呈现稳定的增长。在常数时间贴现因子模型中,时间贴现因子保持不变,因此未来消费的效用水平对于现在存在稳定的指数化递减效应。当消费者预期到这种递减效应时,他在决策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因此,能够做到消费水平的稳步增长。而在时变时间贴现因子模型当中,未来时间贴现因子在现期是不可预测的,存在随机性,因此他会更多地考虑这一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费效用水平的下降,因此会增加在当前时刻能够消费的水平。从而在40-50岁之间时,由于财富效用作用,消费达到最高点。此后逐步下降,形成典型的倒U形。而从资产积累来看,两者不存在明显的区分,只是时变贴现因子模型的财富积累水平相对于常数消费贴现因子模型更少。在形态上。资产水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参加工作到中年时期,此阶段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主要用于满足即期消费,储蓄水平较低,拥有的金融资产增长较为缓慢,主要为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而基本上未涉及股票投资。此后到退休为第二阶段,此阶段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对于消费有较多的结余,同时为了积累退休后的生活费也加大了该时期的储蓄力度,拥有的金融资产急剧增加,消费增长相对变缓。退休以后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居民个人的收入随退休而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为了维持消费水平随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稳步增长,储蓄由正变负,拥有的金融资产及其带来的投资收入逐步减少,到死亡时拥有的金融资产全部耗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金融/投资 金融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