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作者:王新

开 本:32

书号ISBN:9787509610756

定价:22.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本书特色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石家庄经济院校术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目录

**章 导论**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对西方货币数量理论的回顾第二章 中国货币银行机制与资源结构**节 货币数量与失业资源的关系第二节 1912~1949年的货币金融制度与就业第三章 计划经济的货币信贷、投资与价格**节 发展模式选择与货币金融重建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给模式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资金来源与投资第四章 中国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经济部门**节 非计划配置资源的比重和存在原因第二节 非计划经济的要素市场分析第五章 1978~2008年货币信贷与固定资产投资**节 国有银行货币信贷机制的改革过程第二节 中国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的演变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GDP和消费效应第六章 货币信贷——投资规模与价格的波动**节 马鞍型投资周期及市场价格效应第二节 投资中的国民储蓄与金融资产累积第七章 研发和设备投资:未来投资的转型方向**节 当前中国财政投资的经济效应第二节 结构调整中的研发和设备投资函数第三节 开放中的货币政策、货币边界与铸币税第八章 对中国货币信贷——投资机制的总结**节 国家发展中的货币创造与投资传导模式第二节 对“纯粹货币供给”模型的再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节选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研究的是中国货币信贷政策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以及当前改变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策略问题。政府主导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中国作为-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理应是缺乏货币资金的。但事实上在很长时期内,中国投资中占一定比重的货币资金,却是来源于国有银行体系的“纯粹货币供给”(刘易斯语),即为满足投资需求而由国家银行直接创造出储蓄之外的信用货币。中国之所以能使用这一特殊渠道筹资,与本国发展程度和资源条件密切相关。但是,政府以外生投资替代内生增长是一种较缺乏创新的增长模式。改变这一模式不仅需要提高消费率和减少投资率,还需要在减少投资的同时能够确定性地增加消费量,否则减少投资会直接带来就业和消费下降并增加投资淡出难度。此外在提高劳动收入的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研发和设备投资力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为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相关资料

插图:改革开放以前,居民储蓄中的大部分,首先来源于城镇工资性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剩余;其次是从农村社队农副产品出售收人(在政府方面则称其为农副产品收购)中,以“分红”形式转化为农民家庭的现金收人和一些社队企业利润分配给农民个人收入的部分;最后还有其他类型的收入,包括个体和私有经营、财政转移支付和侨汇等,所占的数额一直很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居民和企业存款数额,及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长。这使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考察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储蓄问题,都应该将货币资金的所得来源、所有权性质和流动性差异等问题考虑在内。因为在上述几种类型的储蓄中,现金货币的流动性最高,而现金货币的储蓄数量一般是以居民存款的形式存在。其他的储蓄类型,如企事业单位和财政性质的储蓄存款能否及时转化为现金,以及可以将其中多大比重转化为现金,需视现金管理的政策规定和交易活动中的具体需求,由主管部门决定和批准。这种储蓄存款流动性差异问题的存在,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甚至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本书首先对计划经济时期,全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中的“资金来源”项进行分析,表3-2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货币流通量、居民储蓄、财政存款、企业和团体存款以及其他各项存款和财政赤字借款,分别占历年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总计”数额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

中国货币信贷政策,投资与价格演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金融/投资 货币银行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