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机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赢在机制

赢在机制

作者:王振宇,张锋强 著,李兴浩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025836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8-08-0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古代圣贤出于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并能以体察到大自然的规律为本原,将自然规律奉为*基本和*神圣的规律,提倡“天人合一”,并要求为人处世要尊自然、顺规律、借机理、立人纪。这不是宿命论,这是对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利用。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总有一些人,在研究客观种种规律性时,把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分割为两个系统;并在人类社会规律的系统中,过于推崇“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定胜天”、“改天换地”缺乏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试图去超越自然、超越客观。其结果是,人类经受了不少自然灾难之后,还需要去承受“本来可以避免的人祸”。
纵观历史,求其规律。具体的结论是:当人类的力量较为弱小时,人类只能被动地依附自然,此时期所提倡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天人合一”理念,具体地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这个理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着人类与自然相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动性也日益体现出来,“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就成了主流。实践证明,人类在大力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伴随出现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间接影响到了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就有了人类理念的回归,充分认识到了社会规律不能超然于自然规律而独立存在,并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尽管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与“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不完全相同,前者是被动依附于自然,而后者是人类自身所追求的一种“平衡”的和谐。但是,两者的实质内涵都是尊重自然,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活的灵魂”,那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认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体性、并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平衡的和谐统一”。
因此,应该认识到用人为的因素去改变自然界的东西是个别的改变,是失衡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多半是一种破坏;而通过“自然机制”下发生的改变,是整体进化和发展。这一点是务必要分辨清楚的,否则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地迷信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对机制的认识
 机制泛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这里,阐述“机制律理”这个主题,是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机制的神奇”。
机制归属于“自然世界和社会客观规律”的范畴;机制表现出“平台效应”,是众多群体共生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机制的基本功能就是制造了一种竞争的环境,让竞争生生不息。由于竞争营造了机制优胜劣汰的功能;优胜劣汰的功能反过来又促进了竞争,在这互为因果的关系促进之下,机制的效应就显得无比神奇。所以,没有机制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机制。机制不但在人类社会存在,在自然界也普遍存在,而且远在人类社会之前,已促使世上所有的物种、生灵繁衍和进化。
  (一)“鲶鱼效应”的机制
 为了让人们了解机制,在这里引用“鲶鱼效应”来加以说明。
  什么是“鲶鱼效应”呢?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渔民们如能将活的沙丁鱼带到市场,不仅能吸引人们争相购买,而且还可以卖出一个高价来。为此,渔民们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总不成功。然而有一只渔船却让沙丁鱼成功地活了下来,由于该船长将其视为秘密,不准外泄,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其做法,待他去世之后,这个奥秘才被揭开。原来他们在渔槽里放了一条鲶鱼,沙丁鱼被放入渔槽之后,发现了鲶鱼,非常紧张,于是左冲右突,跳跃不停,这么一来,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被运回渔港。
这就是机制神奇的功能,也就是笔者推崇的“机制效应”。
“鲶鱼效应”是一个*简单的机制,这个机制中只有沙丁鱼和鲶鱼两者在相互作用,为了研究方便,将沙丁鱼和鲶鱼都称为“变量因素”,而沙丁鱼和鲶鱼的个体称为“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鲶鱼效应”之所以称为*简单的机制,是因为这个机制只有两个“变量因素”在相互作用,更像一种“一对一的博弈”。在“鲶鱼效应”中,沙丁鱼面临着两种结果,非生即死。虽然“变量因素”是一群竞争个体的组合,“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才是竞争的主角。所以沙丁鱼个体为了生存,无一不是竭尽所能。
这个小故事揭示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人为地“想尽了办法但总不成功”,没有解决“沙丁鱼的生存问题”,而把一条鲶鱼放入鱼槽之后,就建立起一个生存竞争的机制,沙丁鱼就活了起来。换言之,用一条鲶鱼去建立一个生存竞争的机制超越了渔民所作的种种努力。
当这个机制建立之后,为什么无需渔民再作其他的“努力”呢?这是因为,沙丁鱼归属自然客观世界的范畴,其生存竞争的机制也归属于客观规律所形成的机制;而人的努力归属于社会范畴,人对自然施加的努力往往是一种“破坏”。
渔槽里没有放入鲶鱼,沙丁鱼为什么反而死了呢?
这是因为,这个环境之中只有沙丁鱼一个“变量因素”,没有相互的作用,也就没有生存竞争的机制。沙丁鱼这个“变量因素”也就失去了“活性”,一直在生存竞争的机制中生活的沙丁鱼,一下子变得“百无聊赖”,在缺乏生存竞争机制的寂寞之中,沙丁鱼的生命机理迅速地退化,沙丁鱼也就很快地死去了。
所以,机制又是两个以上“变量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机制区间(注:详见第二章“机制的内在规律”)的大小和“变量因素”的活性高低都与机制效应的大小直接相关。
  (二)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机制
 上面讲了一个小机制,在这里再讲一个大机制,大自然就是一个大机制。
人们往往把大自然比拟为老天和上帝,因为它是至高无上的。大自然是公平的,也是残忍的。公平在于它提供一个有阳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时,既给你春天,也给你冬天;既给你春雨,也给你霜雪;时而风调雨顺,时而百灾降临。这个环境(平台)既是公平公正的,又是变化无常的。在大自然的机制中,万物众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大自然,也是大机制。
大自然机制是一个大机制。这个客观世界宏大、博杂,是无法量化并用数字来加以说明的;这个机制的多维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自然界的万物众生中的所有群体都是“变量因素”,这个机制中“变量因素中的个体组织”(竞争的个体)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之下,每个种群、个体都在为生存、为发展而竭尽所能。正是这个机制安排、约束着大自然的所有物种、生灵以及人类;也正是这个机制,促使着所有的物种和生灵进化,促使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这个机制*普遍的规律准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一般管理学 管理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