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为王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价值为王

价值为王

作者:魏强斌,李文勇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649883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8-07-0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当年的证券投资界,存在三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投资模式:**种是价值投资模式,包括格雷厄姆的静态价值投资和费雪的静态价值投资;第二种模式是指数化投资和分散化组合投资,比如约翰·伯格创立的先锋基金;第三种模式是技术分析流派,其*为成功的运用者是威廉·欧奈尔,他的方法包含了很多基本面的成分,比如每股收益,同时这是一种类似跟庄的战法,所以只适合那些资金规模不大的个人投资者,其投资方法被简称为CANSLIM体系。
指数化和分散化投资是为那些没有分析意愿和分析能力的投资者准备的,而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则为有分析意愿和分析能力的投资者准备的。在股票市场上之所以很难看到资金庞大的纯技术交易者,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个原因是技术分析的基础并不扎实,这个原因目前来看还是不太站得住脚,因为现代行为金融学的某些理论支持技术分析的合理性;第二个原因是技术分析适合那些小规模的资金,一旦资金超过一定数量,则会打乱原本良好的交易形态结构。在那些流通性较好、成交量较大的金融市场上技术分析派的表现要好得多,比如外汇市场和国际贵金属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要知道海龟交易者们占据了世界**期货经理人的半数席位,就这点来看技术分析派的能力也不可小觑。
 但是,世界上*有钱的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比如巴菲特,比如拉恩,比如邓普顿,太多了。看看那些个人财富位居*高水平的个人投资者,几乎看不到技术分析为主的交易人士。这至少表明在目前的市场模式下,技术分析很难为成功的交易者带来更高水平的财富数量级别。
  所以,在华尔街谈论价值投资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时尚元素,至少2000年之后是这样的。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追逐时髦,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长期赚取利润的法宝。
  2.价值投资的演化和四个维度、四个大师
  价值投资有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
  ——沃伦·巴菲特
价值投资是—个确定性和僵硬的投资体系,它也同其他投资体系一样不断沿着*初的路径发生演化,本书就是要将价值投资的演化路径与本书四位主角联系起来。格雷厄姆开创了证券分析这门职业,同时将定量化的技术引入了证券交易事业。这与他所受的教育和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格雷厄姆在大学的时候对数学非常热爱,对于经济学了解很少,对于金融更是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他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并在证券分析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成了保险公司的管理者。数学的理论功底加上保险精算的经验,使得格雷厄姆将证券分析与数学和保险精算结合了起来。他认为市场价格会产生倾向价值中枢的回归运动。同时,格雷厄姆还经历了l929年的股市大崩盘,崩盘之前市场充满了各种美好的预期,经历这次股灾之后,格雷厄姆对动态价值充满怀疑,而且格雷厄姆时代的经济是以有形资产为主的,所以格雷厄姆*终以企业的有形资产作为价值评估的主要对象,这样他就建立起来了静态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体系主要考虑的是股价价格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背离,以及没有反映到账面的有形资产,也就是所谓的隐蔽资产、隐形资产。格雷厄姆力图通过精密的计算找出那些被股票市场低估的账面价值,以及没有被正确计入账面价值的隐蔽资产。后来,彼得·林奇专门发展了隐蔽资产投资法来囊括这一类型的价值投资。格雷厄姆作为价值投资的**代领袖人物,他着眼于空间上的价值,主要是隐蔽资产,所以我们认为他是在价值的宽度上进行挖掘。
格雷厄姆的*杰出弟子是沃伦·巴菲特。在*初使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时,巴菲特就感到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首先谈个人的原因,巴菲特倾向于集中投资,虽然他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这确实是他的天性,而格雷厄姆的方法是基于保险式的精算原理,也就是大多数账面资产高于股价的股票都会上涨,但是格雷厄姆却不能确定具体哪些上涨,所以格雷厄姆就采用了分散式的投资策略来锁定大概率的收益,规避小概率的风险。但是巴菲特却并不是这样使用格雷厄姆式的静态价值分析法的,他倾向于集中投资,所以如果恰好遇到那些小概率的事件则会危及投资本金,’巴菲特在纺织业务上的投资就遇到了这类情况。另外,格雷厄姆的方法本身也有问题,格雷厄姆习惯于通过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这就是形成了现代办公室里完成投资的主流。这点影响了投资者对商业本身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会使得投资者买入那些前景不好的股票。巴菲特在经历实践和理论上的困境时遇到了费雪和查理·芒格,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商业分析方法和集中持股的原则。从此,巴菲特开始有意识地集中持股,并且利用费雪的商业分析方法来研究公司的运营、公司的管理水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摆脱了单纯的抽象研究方法,开始将格雷厄姆的定量分析与费雪的定性分析结合起来。通过费雪的调查法和商业分析方法,巴菲特更加倾向于公司运营研究而不是财务研究。通过商业分析方法,巴菲特规避了集中持股的弊端,同时获得了集中持股的收益。巴菲特很好地解决了实践和理论上的难题,成功地实现了投资生涯的第二次飞跃。在师从费雪的过程中,巴菲特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且感觉商业世界的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中的无形资产成分增加了,其收益也占据了很大成分。虽然,费雪也强调了成长性,但是巴菲特更多的是研究成长性的基础,也就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代表了价值在空间维度上的深度。巴菲特开辟了价值投资**个新维度,这就是无形资产投资。虽然无形资产是公司成长性的基础,但是巴菲特却并没有费雪那么重视成长性,这主要是由于巴菲特受到格雷厄姆静态资产分析倾向的影响较深,所以没有向动态的成长性价值继续深入。巴菲特作为第二代价值投资技术的领袖人物,主要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了挖掘。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是从空间的静态价值人手进行价值投资的,虽然巴菲特站在静态价值投资和动态价值投资的连接点处,但是他却并没有跨出这一步,看看巴菲特持有的主要公司类型就知道,他喜欢那些成长水平稳定,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大公司。
彼得·林奇的出现使得价值投资顺利演化到第三代。彼得·林奇将成长性看做自己整个价值投资的体系的核心,彼得·林奇比巴菲特离费雪更近一些。彼得-林奇将公司分为六种类型,分类主要是按照成长性来的,他将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投资类型顺理成章地纳入了六分法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林奇将费雪的调查法发挥到了极致,比如调查公司管理者、员工、客户和竞争者,实地考察销售情况等,这些都是费雪式的方法,而林奇通过卓越的实践绩效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l3年间,林奇管理的基金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了140亿美元。林奇获得了“全球**基金经理”的称号,这与他利用高成长性公司提高整体收益的努力密不可分。林奇继承了费雪未尽的投资事业,将成长性价值投资发扬光大,从而把巴菲特处在的价值投资区域与费雪处在的价值区域链接了起来,开辟了一个新的价值投资维度——价值的时间维度。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巴菲特都倾向于静态价值投资,前者是隐形资产价值挖掘,后者是无形资产价值挖掘;而林奇则是动态的价值投资,他挖掘的是成长性价值。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个人理财 投资指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