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巴菲特投资策略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解巴菲特投资策略

图解巴菲特投资策略

作者:(日)三原淳雄 著,萧仁志 译

开 本:

书号ISBN:9787300087627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巴菲特首次买进股票是在11岁的时候。当时,他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帮忙做记录板书的工作。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电脑上显示股价,但在当时得靠人工在黑板上用粉笔记录。而巴菲特在记录股价变动的过程中,心生灵感,觉得自己也应该尝试看看。
  于是,他将所有财产投入买进Cities Services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以38美元的成本买进,虽然曾经一度跌到27美元,可没多久就迅速回涨到40美元,此时少年巴菲特立刻卖出,尝到生平**次股票投资获利的美好果实。
  然而,之后Cities Services公司的股价仍然不断飙升,数年之后达到200美元的天价。在这次的投资经验中,巴菲特学到了投资股票必须要有耐心的教训。
  不放过任何可能的商机
  此后,少年巴菲特又广泛接触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
 当他从事派送《华盛顿邮报》的工作时,也充分发挥出他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当时,他也同时接受其他报社的委托送报,一旦订户取消订阅《华盛顿邮报》,他就会马上向订户推销其他报纸。因为他想到,这样的做法所能取得的订阅机会,比起只处理一家报纸要高出许多。
  此外,他还招集附近的小孩,一起从事搜集旧高尔夫球再便宜转售出去的生意。少年巴菲特以贩卖高尔夫球赚得的钱为资本,买下4000平方米的农地,甚至开始发展出租农地以赚取租金为目的的不动产生意。
  而令巴菲特本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高三那年所经营的弹珠游戏机生意。当时,全新的弹珠游戏机相当昂贵,要价300美元。巴菲特就和朋友两人合资,以25美元的低价收购二手机器,整修得焕然一新之后,再转租给理发店。后来这个租赁生意渐上轨道,在巅峰时期曾同时出租7台,光是租金每周就净赚50美元。
当时,他们两人精心构思的公司名称是威尔森投币机公司(Wilson Coin Operated Machine Company)。威尔森完全是为了博得信赖而虚构的人名,当理发店的负责人要求进新的机器时,便能有充分借口推托“我们会跟威尔森先生讨论一下”。
  与格雷厄姆的相遇决定了一生境遇
  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上四年级时,偶然拜读了格雷厄姆(Beniamin Graham)的大作《做个智慧投资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在这本影响巴菲特投资哲学相当深远的著作中提及“聪明的投资人不该因股价的波动而分心,而要专注于企业价值。通过分析企业价值,便能买进相对便宜的股票”这项概念。受到本书极大影响的巴菲特随即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投入格雷厄姆门下钻研投资理论。这时他所学到的理论,奠定了日后巴菲特“价值投资”的重要基础。
  巴菲特相当尊崇恩师格雷厄姆,所以对其担任董事长的盖可汽车保险公司(CEICO)相当感兴趣,经常利用周末拜访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保险公司。他还曾在没有事先预约的情况下,贸然拜访正在假日期间加班的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就“贵公司如何提升获利能力?”“和竞争对手相比,贵公司具有哪些优势?”“对未来公司继续成长的展望?”等业务内容及保险公司的整体运作架构,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访谈。
盖可这家公司的特色在于,实行完全摒除中间代理商制度,从而将节省的中间成本回馈给顾客的一种商业模式。访谈结束之后,巴菲特认为,该公司相当值得投资,便将当时的全部家当10000美元投入买进盖可的股票。
 到目前为止,巴菲特仍然一贯奉行“只买自己了解的公司的股票”这项原则,这应该可以说是拜当时经历所赐而奠定的稳固基础吧!
2 巴菲特如何让资产增值
  用自己的100美元开始合伙投资企业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实习了两年后,回到故乡奥马哈。然后以身上仅有的100美元开始了他的合伙投资企业。
  合伙投资在美国是相当盛行的集体投资行为。巴菲特集结了家族及亲朋好友等7位合伙人的资金共10.5万美元,担任合伙人代表开始进行资金的管理与操作。连办公室、秘书都没有,完全从零开始。
当他在13年后解散这个合伙投资企业时,各位可以想像其资产已经达到多大规模了吗?该合伙投资企业的可运用资产已经膨胀到1.5亿美元,而在此期间,巴菲特得到的管理报酬则高达2 500万美元。其绩效如果以年平均收益率来计算,则高达30.4%,期间甚至从未低于美国*具代表性的股价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表现。
  假设你将100万元投入股市,并以年收益率30.4%持续持有,13年后可以回收约3152万元。相信各位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个合伙投资企业的绩效有多么了不起了吧!
  事实上,耳闻对于该合伙投资企业的好评,并希望将自己的钱委托巴菲特管理的投资人络绎不绝,只不过巴菲特以值得投资的公司已经不多为由,于1969年解散了这个合伙投资企业。 
  成为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董事长
  之后,巴菲特开始介入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化纤公司的经营。原本他的合伙投资企业就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超过半数的股权,在合伙投资企业解散之后,巴菲特就顺势以个人名义接手所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份,在1970年就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
  在巴菲特开始接手经营时,伯克希尔的本业——化纤事业已经面临利润难以提升的瓶颈。由于化纤产品已经变成一种“大宗商品”(commodity),导致该公司的产品难以抵御国外厂商所制造的低价商品。因此,巴菲特在试图重振化纤事业的同时,也开始收购多家公司的股票,打算将伯克希尔转型成为投资公司。
  其实,该公司可供投资运用的资金并非十分充足,但是由此正可以看出巴菲特厉害之处。伯克希尔把投资保险等事业的获利用来收购其他事业,也就是说,先投资稳定获益的公司,再将获得的利润投资在可以创造更大收益的公司上。
  当然,巴菲特并不会因为收购其他公司,就介入干涉该公司的经营权,他和持有少数股权的一般投资大众其实并没什么不同。原因就在于,他只投资那些自己信得过的经营者所在的公司,而这正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大特色。
  当他于1973年成为《华盛顿邮报》的*大股东时,曾经写信给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于2001年7月17日逝世,享年84岁),内容如下:“《化盛顿邮报》属于格雷厄姆家族,因此我认为应该由格雷厄姆家族来经营才对。对我而言,这样的组合才是*完美的。”
  这样的心态不仅是对《华盛顿邮手艮》,甚至在他投资可口可乐、吉列等其他公司时,也都是一贯不变的。在巴菲特声名大噪的今天,如果公司股票被伯克希尔点名买进,对该公司的经营者而言简直就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巴菲特有多么受世人尊敬,从这些小插曲可见一斑。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个人理财 证券/股票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