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作者:石松著

开 本:25cm

书号ISBN:9787519451271

定价:85.0

出版时间:2019-06-0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学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文学体裁与中国的话本小说相对应。英国文学中的《贝奥武甫》是史诗,之后是中世纪较长时期的罗曼斯(Romance),这种从法国传入的特定“文体”,被直接翻译成“罗曼斯”或者“传奇”,但是这种文体与中国的“话本小说”还是不同,罗曼斯与话本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完全对等,尤其是在内容上有较大区别。罗曼斯多是骑士传说故事,但话本小说则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美国文学在早期由多个源头汇集而成,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文学与土著印第安人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英美文学的小说逐渐形成,虽然中外文学中都有“小说”,但中国的话本小说与英美文学中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正如浦安迪所说:“十九世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早期的近代翻译家如严复和林纾这一代人,经过苦心‘格义’,把novel译成‘小说’,在当时实在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不仅成为今天novel的约定俗成的译名,而且在读者的心目中渐渐潜移默化地变成了novel的同义词。”[美]浦安迪著:《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在不同的演进过程中,中国的话本小说明显与英美文学中任何一种体裁都不能完全契合,那么*接近的是哪一种呢?鲁迅先生对话本的定义影响深远:“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依凭,是为‘话本’。”鲁迅著:《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中国话本小说来自于说书艺人的底本,而说书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的题材同时也印证了人们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英美民间故事则是相对接近中国话本小说的一个体裁,它包括了部分英雄传说,也有反映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内容,更有一些世代相传的故事。“讲故事”是英美民间文学中与中国民间“说话”*为接近的交织点,两者有相似之处。英美文学中的“讲故事”有大量的内容与民间故事相关,甚至有部分故事就是口述记录。“讲故事”的源头与中国的话本小说的源头十分相似,如英国“讲故事”的源头至少有两个:其一,是吟唱荷马史诗的吟游诗人,这些文人在歌颂伟大史诗和英雄传说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文学创作,《坎特伯雷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多个短篇故事组成的集子,很明显的是书中的各个故事正是多个不同社会职业的人的所见所闻。至少在形式上,这部作品非常接近中国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其二就是民间传统的流传,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有些故事因为情节曲折动人,形成了口头文学的基础内容。在美国,口述的传统大多来自于土著印第安居民,在殖民者还未来到美洲的时候,“讲故事”就是印第安人的传统了。故事中的人物经久不衰,一直传颂到今天,传说中的人物附带着人性和神性,高贵与低俗同时附着在这些人物身上,这样的故事如今也是美国民间故事中的一部分,它与中国话本小说中的灵怪、神仙、妖术等题材也十分相似。话本小说是历代说书艺人在一定的基础上不断加工而成的,话本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经历漫长的岁月,文本与口述多次转换和演变发展而来。现代的评话小说系列如“武十回”、“宋十回”、“火烧赤壁”等,积累了无数前人的创作与艺术加工。英美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内容也是经过数代人的加工和创作而流传至今的,如亚瑟王系列故事、英国国王和民族英雄故事、美国印第安的惹事者故事,以及由民间传说改编而来的短小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与英美文学的“小说”并不等同,虽然它们也有以小说的形式存在的,但它们与作家纯粹虚构的内容不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是前人创作的积累。如高文骑士与绿色骑士这个故事,就有无数文人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少作品都与之相关,除了小说、诗歌,还有戏剧和电影,又如人们熟悉的英雄人物,马克·吐温就曾写过圣女贞德和亚瑟王的故事,亚瑟王故事更是流传深远,据统计平均每隔十年就有一部相关的文学作品面世。根据胡士莹先生的《话本小说概论》,中国话本小说中主要有“讲史”,“说经”,“小说”等几大类,而“小说”中又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小类。英美民间故事虽然没有如此细致的分类,然而其内容却也与上述分类颇有联系,其中朴刀和杆棒略少,恐怖故事却较多。虽然两者在内容方面并不完全重合,仍有很多有趣的共通之处,值得研究和探索。在历史题材方面,中国话本小说很多都是“真假相半”的长篇叙写,并进行艺术加工;英美的民间故事也很类似,真实与虚构共存其中,借用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改编的故事不在少数。例如英国早期的国王传说就为后来的罗曼斯提供了故事基本框架和素材,到了现代,这些故事已经发展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在中国话本小说和英美民间故事中,市民人物是一类极具时代特点的角色,这类人物的身上都有关于生活智慧方面的描述,体现了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中常有劝善惩恶的思想倾向,还有一些含有民主自由的思想。两者之间也有相异之处,由于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传统、制度等方面的影响,英美民间故事的来源较多,有欧洲流传已久的传说,有本土印第安的古老传说,还有黑奴之间流传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与英美两国的形成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两者相比而言,英美民间故事中宣扬着个人英雄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中国话本小说中则更多的是鼓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都有文人参与加工创作的基本特征,但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别。中国话本小说经过了很多代艺人与文人的不断加工和艺术创作,世代相传,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而英美民间故事来源广泛,“讲故事”虽然是一种表演形式,但缺少较为固定流传的文本,另外,英美也没有类似中国“说话”这门艺术的传承,显得极为庞杂,因此在内容上常常是故事人物相同,而情节各异。总之,中国话本小说的发展是一种系统化的发展,而美国民间故事是一种民众参与的零散化、无固定文本的发展趋势。*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学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文学体裁与中国的话本小说相对应。英国文学中的《贝奥武甫》是史诗,之后是中世纪较长时期的罗曼斯(Romance),这种从法国传入的特定“文体”,被直接翻译成“罗曼斯”或者“传奇”,但是这种文体与中国的“话本小说”还是不同,罗曼斯与话本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完全对等,尤其是在内容上有较大区别。罗曼斯多是骑士传说故事,但话本小说则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美国文学在早期由多个源头汇集而成,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文学与土著印第安人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英美文学的小说逐渐形成,虽然中外文学中都有“小说”,但中国的话本小说与英美文学中的小说是不一样的。 正如浦安迪所说:“十九世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早期的近代翻译家如严复和林纾这一代人,经过苦心‘格义’,把novel译成‘小说’,在当时实在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不仅成为今天novel的约定俗成的译名,而且在读者的心目中渐渐潜移默化地变成了novel的同义词。”[美]浦安迪著:《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在不同的演进过程中,中国的话本小说明显与英美文学中任何一种体裁都不能完全契合,那么*接近的是哪一种呢?鲁迅先生对话本的定义影响深远:“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依凭,是为‘话本’。”鲁迅著:《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中国话本小说来自于说书艺人的底本,而说书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的题材同时也印证了人们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英美民间故事则是相对接近中国话本小说的一个体裁,它包括了部分英雄传说,也有反映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内容,更有一些世代相传的故事。“讲故事”是英美民间文学中与中国民间“说话”*为接近的交织点,两者有相似之处。英美文学中的“讲故事”有大量的内容与民间故事相关,甚至有部分故事就是口述记录。“讲故事”的源头与中国的话本小说的源头十分相似,如英国“讲故事”的源头至少有两个:其一,是吟唱荷马史诗的吟游诗人,这些文人在歌颂伟大史诗和英雄传说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文学创作,《坎特伯雷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多个短篇故事组成的集子,很明显的是书中的各个故事正是多个不同社会职业的人的所见所闻。至少在形式上,这部作品非常接近中国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其二就是民间传统的流传,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有些故事因为情节曲折动人,形成了口头文学的基础内容。在美国,口述的传统大多来自于土著印第安居民,在殖民者还未来到美洲的时候,“讲故事”就是印第安人的传统了。故事中的人物经久不衰,一直传颂到今天,传说中的人物附带着人性和神性,高贵与低俗同时附着在这些人物身上,这样的故事如今也是美国民间故事中的一部分,它与中国话本小说中的灵怪、神仙、妖术等题材也十分相似。话本小说是历代说书艺人在一定的基础上不断加工而成的,话本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经历漫长的岁月,文本与口述多次转换和演变发展而来。现代的评话小说系列如“武十回”、“宋十回”、“火烧赤壁”等,积累了无数前人的创作与艺术加工。英美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内容也是经过数代人的加工和创作而流传至今的,如亚瑟王系列故事、英国国王和民族英雄故事、美国印第安的惹事者故事,以及由民间传说改编而来的短小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与英美文学的“小说”并不等同,虽然它们也有以小说的形式存在的,但它们与作家纯粹虚构的内容不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是前人创作的积累。如高文骑士与绿色骑士这个故事,就有无数文人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少作品都与之相关,除了小说、诗歌,还有戏剧和电影,又如人们熟悉的英雄人物,马克·吐温就曾写过圣女贞德和亚瑟王的故事,亚瑟王故事更是流传深远,据统计平均每隔十年就有一部相关的文学作品面世。根据胡士莹先生的《话本小说概论》,中国话本小说中主要有“讲史”,“说经”,“小说”等几大类,而“小说”中又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小类。英美民间故事虽然没有如此细致的分类,然而其内容却也与上述分类颇有联系,其中朴刀和杆棒略少,恐怖故事却较多。虽然两者在内容方面并不完全重合,仍有很多有趣的共通之处,值得研究和探索。在历史题材方面,中国话本小说很多都是“真假相半”的长篇叙写,并进行艺术加工;英美的民间故事也很类似,真实与虚构共存其中,借用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改编的故事不在少数。例如英国早期的国王传说就为后来的罗曼斯提供了故事基本框架和素材,到了现代,这些故事已经发展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在中国话本小说和英美民间故事中,市民人物是一类极具时代特点的角色,这类人物的身上都有关于生活智慧方面的描述,体现了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这些作品中常有劝善惩恶的思想倾向,还有一些含有民主自由的思想。两者之间也有相异之处,由于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传统、制度等方面的影响,英美民间故事的来源较多,有欧洲流传已久的传说,有本土印第安的古老传说,还有黑奴之间流传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与英美两国的形成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两者相比而言,英美民间故事中宣扬着个人英雄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中国话本小说中则更多的是鼓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都有文人参与加工创作的基本特征,但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别。中国话本小说经过了很多代艺人与文人的不断加工和艺术创作,世代相传,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而英美民间故事来源广泛,“讲故事”虽然是一种表演形式,但缺少较为固定流传的文本,另外,英美也没有类似中国“说话”这门艺术的传承,显得极为庞杂,因此在内容上常常是故事人物相同,而情节各异。总之,中国话本小说的发展是一种系统化的发展,而美国民间故事是一种民众参与的零散化、无固定文本的发展趋势。*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