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作者:陈鸿秀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542666475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9-04-0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本书特色

  电影的文学性可分为不同的维度,,其常规维度表现在人文内涵、情节逻辑、形象塑造与台词编织等方面;一“追加”维度表现在有感染力的插曲,主题曲、隐喻象征的手法等方面。
  电影有改编与原创两条途径,1979年以来,中国第三、四、五代电影人均倾心于文学改编,他们执导的电影大多源于现当代文学,也存在为数不多的原创作品。整体而言,改编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略胜一筹。与前几代导演相比,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电影在文学性传递方面呈现出迥异的风格。
  中国类型电影成长过程中喜忧参半,新世纪以来部分青春片与喜剧片有轻视文学性倾向,进而影响市场效益。
  电影的文学性既有“守成”的一面,亦有变迁的一面,值得探究。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内容简介

电影诞生于文学、戏剧之后,三者同属叙事艺术,相互影响是无疑的。电影具有视听性、文学性、戏剧性三方面的特性/特质,其文学性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电影的文学性可分为不同的维度。笔者认为其常规维度表现在人文内涵、情节逻辑、形象塑造与台词编织等方面;”追加”维度(不是所有电影都具有)表现于有感染力的配乐插曲/主题曲、隐喻象征的手法等方面。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创作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与商业价值联姻的类型片渐被重视。中国电影武侠片、青春片、喜剧片等均有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些类型电影的文学性表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面貌,参差不齐。新世纪以来部分青春片与喜剧片从内涵传达到形象塑造令希望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观众靠前反感,轻视文学性的结果很终伤害的是中国电影的口碑,进而影响市场效益。关闭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目录

**章 电影与其他叙事艺术的关系
**节 文学、电影与戏剧的概念
第二节 电影与文学
一、小说给予电影的营养
二、电影对文学的渗透
三、小说向电影的叙事转换
第三节 电影与戏剧
一、戏剧对电影的影响
二、电影与戏剧的区别
三、电影对戏剧的影响
第四节 文学与戏剧
一、文学与戏剧的区别
二、文学与戏剧的联系

第二章 电影的特性、电影的文学性维度
**节 电影具有哪些特性
一、电影“三性”——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界说
二、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的互生互渗
三、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与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
第二节 电影“文学性”的维度表现
一、基本的文学性维度
二、“追加”的文学性维度
第三节 中国电影“文学性”的地位变化
一、电影的文学性与电影文学的文学性
二、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文学性”地位的变化

第三章 1979年以来改编电影与原创电影的文学性比较
**节 第三代导演创作与文学性:以谢晋为代表
一、1980年代谢晋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二、1990年代谢晋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三、1979年以后谢晋原创电影的文学性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创作与文学性
一、吴贻弓、吴天明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二、其他第四代导演改编电影的文学性表现
三、吴贻弓、吴天明原创电影的文学性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作品与文学性
一、张艺谋“红色三部曲”的文学性表现
二、张艺谋“纯情”三部曲的文学性表现
三、张艺谋写实主义电影的文学性
四、张艺谋原创电影文学性的不足
五、其他第五代导演作品的文学性呈现
第四节 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与文学性
一、贾樟柯电影的文学性表现
二、其他第六代导演作品的文学性
……

第四章 1979年以来中国类型片发展与文学性
第五章 电影文学性的守成与变迁

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性研究 作者简介

  陈鸿秀(1964.1-)江苏省宝应县人,硕士。现任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影视学与电影史。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理论学刊》《青海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电影艺术》《电影新作》《学术界》《文艺评论》等刊物独立发表科研与教研论文50多篇。出版教材一部(《影视基础教程》2008年第1版,2016年经原出版社要求已再版),专著两部,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厅项目2项、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