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灰烬

灰烬

作者:赵树义著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37858625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9-02-01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灰烬 本书特色

书稿精选作者近十年短诗150余首。分七辑。辑一《所有的灰烬都是温暖的》,辑二《叶子丢进西风,了无痕迹》,辑三《词是*的悲悯》,辑四《从绿荷的掌心抽出隐忍的白》,辑五《越淡越痛的哀伤》,辑六《面对雪耀眼的白忧心忡忡》,辑七《露水落下,霜雪便来临》。作品对语感的挖掘极为深入,诗中充满强烈的笼罩感。

灰烬 内容简介

诗歌出版”是北岳文艺出版社的重要传统。前有“黑皮诗丛”,后有“天星诗库”,皆为中国当代诗歌杰出诗人之重要出发地。更有“外国名诗珍藏”,如今依然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所珍赏。 “北岳诗库”赓续如此光荣传统,其目光聚焦山西诗歌这一繁盛沃土,其旨在于不间断展示山西诗歌创作实绩,更瞩望为山西诗人造一清静小园。“北岳诗库”,是我们探求共建共享出版模式的开端。大风吹宇宙,红日照高山。祈愿“北岳诗库”,如恒山一般,巍然耸立。 策划人 续小强

灰烬 目录

目录 **辑 所有的灰烬都是温暖的 叙述  / 3 果实  / 4 味道  / 5 以一场大酒迎接这个秋天  / 6 说到悲伤,秋风就起了  / 7 我喜欢只剩一把骨头的秋天  / 8 慢下来,不一定非做一只蜗牛  / 9 习惯不该被自己背叛  / 10 关于声音,或死亡的呼吸  / 11 关于眼睛的若干种描述  / 12 我还能向你证明什么呢?  / 13 只能向时光承诺我的诚实  / 14 除了爱人类,我还能爱什么?  / 15 颠覆或被颠覆  / 16 我与世界彼此荒诞  / 17 我在人世间坠落  / 18 不想再去说孤独  / 19 有些词语已经死去  / 20 我已忘记表达  / 21 垂挂在林中的枯叶  / 22 影子,我,或光  / 23 双彩虹  / 24 影子  / 25 对话  / 26 夜  / 27 第二辑 叶子丢进西风,了无痕迹 梨花的白是不可言说的  / 31 早晚会被时光翻破  / 32 准确写出一个事物竟那样难  / 33 死亡的气息不只从花瓣中吐纳  / 34 可疑的事物落英般坠落一地  / 35 说到秋天,就该流泪了  / 36 我不是仇恨雨季的那个人  / 37 雨一落下来,花香便慢慢沉下去  / 38 我会不会把丑陋的根举到阳光下  / 39 逆着阳光,每个人都是影子  / 40 墙头上  / 41 瓦房上  / 42 鸟在低处,人在高处  / 43 一个两手空空的人  / 44 简介 “在持续几个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普通百姓不被鼓励走出‘中央王国’的疆限。但*近的一次春节假期——农历兔年从2月3日开始——本地报章却充斥着国际游的广告。这让人感觉仿佛所有人都想离开中国,于是,我决定加入他们。” 《纽约客》杂志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就这样加入了一个欧洲旅行团:“‘经典欧洲’,一种很时髦的大巴游,十天内横贯五个国家。行前就要付款,机票、酒店、餐食、保险和杂费等人民币换算后相当于两千二百美元。另外,旅行团的每个中国成员都被要求提供相当于七千六百美元——这比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还要多——的担保,以确保没有人会在班机回国前失踪。我是这个团的第三十八位、也是*后一名团员,次日拂晓我们就要出发。” 与同团中国游客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成了他的这篇《大旅行》:“我们这个旅游团通过亲身经历,遭遇了一个比欧洲更加欧洲的世界,是《希茜公主》里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不洁和枯燥。然而,在贝卢斯科尼的谐剧和有关中国效率的丰盛福音布道的背后,我的同车团友也抓住了深刻洞察的未经删节的闪光点。在他们的**次出国游中,有很多是他们从未看到过的:一个惹是生非的自由媒体,一个由政治争吵构筑的社会安全网,但一英里又一英里,他们静静地发现了看到这些事物的方法。” 萨苏老师的《“发展中国家”时代》一文,介绍的是那个战后高速发展期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日本。文中附有大量当年的历史照片,让我们似曾相识——那些场景似乎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在中国。 一名女子从窗口纵跃而下,大裙子飞旋如同喇叭花。这张照片刊登在日本历史照片集《一亿人的昭和史》上,描述的是战后东京大都市化时期,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女性进入社会工作,东京地铁乘用人员达到了运力的五倍。这种非人力可以形容的拥挤之下,经常有女白领无力挤到车门,只好如照片上那样跳窗而出。 和中国很相似,日本也曾经用三十多年时间实现了战后经济腾飞的“奇迹”。然而,如果审视这个奇迹的背后。就会发现,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同样经历了变革需求与人承受能力的激烈冲突。而作为这种冲突的副产品,便是各种超越道德底线的犯罪和极端行为。 1955年,日本爆发森永毒奶粉事件,利欲熏心的厂商使用了含有剧毒成分的添加剂,造成一百余名幼儿死亡,一万多人中毒。 1956年,水俣病事件爆发,不良企业无序排放污染,造成当地大批人员中毒,与此案相关的诉讼,至今仍在进行。 日本因为甲醇假酒曾造成数万人死亡或致残。 日本的激进派学生曾在东京建立“神田解放区”与警察对抗,将当地打成一片瓦砾。 日本的医院血库曾几乎完全被“血头”控制,卖血造成的传染疾病给患者雪上加霜,直到给美国驻日大使输血输出了肝炎,才为社会所重视。 …… 每一起案件背后,都让我们看到今天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深切感受到人在社会大发展中的挣扎与无奈。而参考日本在大发展时期的经历,会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世界。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常常可以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痕迹,他们依靠时间和法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我们也不无启发。 “文革”中的武斗,是整个浩劫中*惨烈的段落。如今硝烟散去四十多年,在武斗重灾区四川(包括原属四川的重庆),除了重庆的红卫兵公墓等极少数遗迹,留给后人能引起记忆的实物,在公众视野所及之处已经不多。出版物中,关于武斗,总括的说法多,比较客观具体的事件记述、原因分析和统计数字,特别是当事人的证言,可以作为史志资料的,相对于那个全民参与、延续十年之久的运动,实在不能算多。在我看到的一些正式出版的地方史志中,对于“文革”和“文革”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的记述都非常笼统简略,很多事件和人物干脆被省略。所以,武斗导致的死亡伤残人数、财产损失数额等,可能永远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成体系的基本准确的统计数据了。 “我不是‘文革’武斗方面的专门研究者,我写的是四川的两个地方武斗过程中的个人见闻。”作者肖逢在《武斗》一文中说。他在网络上看到的当事人或知情者写的有关武斗的文章,多数是基本真实可信的,但是后面的跟帖中,有些却难免地流于口水仗或娱乐化了。“文革”的武斗,一点不好玩,不是有些年轻人想象的“有型”、“拉风”,那是真枪实弹要人性命的。不管当时有多么崇高正当的理由,拿着武器对着活人互相开枪开炮,甚至是对无辜百姓的杀戮,都是对那场号称“史无前例”的“革命”的绝对否定。没有置身当年场景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时候普通人的困惑、恐惧和绝望。 一位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本来打算你十八岁的时候给你写的……这封信提前了十六年。提前十六年写的好处是:有十六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十六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吾儿,我都能想到你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你撕开信封,扯出信纸,然后再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嘴里咽下去。你这么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信的内容让你生气了;二:你不识字;三:你是自闭症,撕纸就是你的一个特征……” “那天,你被诊断为自闭症,你才两岁零六天。”父亲写道,“当医生说出‘自闭症’三个字,我知道胡作非为的日子过去了。” 然后,他开始记录儿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青春期》是荆方继《我是六零后》之后创作的新绘本,描述的是1978-1988年间,懵懵懂懂中开始度过青春期的日子。那段岁月,也是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在经历的青春期。 《青春期》插图 本杰明,晚安!  / 45 灵魂倒挂在树梢  / 46 时间简史  / 47 灰烬物语  / 48 犬及主义  / 49 深夜听雨  / 50 与狼共舞  / 51 菊花多么好  / 52 突然累了  / 53 来去辞  / 54 在时光里  / 55 焦虑症  / 57 榆树下  / 58 倒春寒  / 60 虚幻  / 62 秋天  / 63 傍晚  / 64 安静  / 65 辞秋  / 66 本性  / 67 病句  / 68 文字  / 69 第三辑 词是*低的悲悯 收割  / 73 禅缘  / 74 空园  / 75 空壳  / 76 其实  / 77 铜镜  / 78 玻璃  / 79 刀柄  / 80 了断  / 81 诗歌  / 82 狼吠  / 83 稻草人  / 84 正午的蝉  / 85 从未如此寂静  / 86 寂静离死亡是*近的  / 87 第四辑 从绿荷的掌心抽出隐忍的白 殇  / 91 慢  / 93 镜  / 95 空  / 97 词,或者刺  / 98 季,或者祭  / 99 惊,或者镜  / 100 莲,或者怜  / 101 桃,或者逃  / 102 梨,或者离  / 103 落,或者裸  / 104 铜,或者痛  / 105 巷,或者像  / 106 尘,或者谶  / 107 恶,或者饿  / 108 水,或者黄昏  / 109 水,或者岩石  / 111 花朵,或开放  / 112 果实,或坠落  / 113 第五辑 越淡越痛的哀伤 手鼓  / 117 清明  / 118 感恩  / 120 牙疼  / 121 线条  / 123 轮回  / 125 喧嚣  / 126 孤独  / 128 回廊  / 130 镜像  / 131 幻觉  / 132 分割  / 134 桃花  / 136 谶语  / 137 十一月  / 139 五月的背影  / 141 巉岩上的白花  / 142 皱纹里的麦子  / 144 深夜的花蕊  / 146 易碎的镜子  / 148 迷茫的味道  / 149 时光的茧  / 150 温暖的秘密  / 151 第六辑 面对雪耀眼的白忧心忡忡 活成一棵树   / 155 河岸的树  / 156 树中央的花瓣  / 157 平原上的太阳  / 158 堤岸上  / 160 想起黄鹂  / 161 厄运  / 163 秋风来临时我渴望一场雪  / 164 说一会儿话不是象征主义  / 165 小雪很像一个人的名字  / 166 在冬天,谁可以雪一样来去从容?  / 168 雪*像轻柔的文字  / 169 雪地里寂静的火焰  / 171 下雪的日子想去看看过去  / 172 想起你,我的心就会静下来  / 173 一粒一粒的花椒不是挂在枝头的血珠  / 175 回到一株草里  / 176 第七辑 露水落下,霜雪便来临 一口气  / 179 本色  / 180 诗人  / 181 教堂  / 182 一生  / 183 过敏  / 185 原点  / 187 退守  / 189 忽略  / 190 规则  / 191 意外   / 192 春天,我打扰你一下好吗?  / 193 立春的那一天,雪病了  / 195 与没有道德的人谈论民主是羞耻的  / 197 与没有良知的人谈论规则是悲哀的  / 199 祈祷辞  / 200 朝圣者  / 202 中年赋  / 204 苦难经  / 205 长镜头——致贝拉• 塔尔们  / 207 只能用我的灰烬温暖你(后记)  / 219 序 文字睡在我的掌心 这是我第三次为树义兄写序了,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五部大著:包括我没写序的长篇散文《虫洞》及散文集《远远的漂泊里》及《虫齿》——《虫洞》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赵树理文学奖;《远远的漂泊里》及《虫齿》的价值,似乎也并不在《虫洞》之下;况且他还有长篇小说《虫人》(已经七易其稿只待出版)以及正在完成的随感录《虫语》——这都是些惊世骇俗之作,想来终将会被更多的读者所认知……但是现在,我只是要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序——很长的时间了,我便一直沉浸在树义的诗歌之中: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可惜的是,当我想要把这些“发现”或“感悟”用文字表述时,却又总觉得词不达意,所以*终我只能自我安慰地想,文字“睡在”赵树义的“掌心”,我现在还没有办法把她们唤醒。这是树义的诗,是睡在树义掌心里的文字: 文字像一只小鸟一样飞翔当然很好 不过,我*喜欢的还是小鸟跳跃着滑行的样子 小鸟自在地潜水的样子 我愿意把低过河堤的小鸟当作一个孩子喂养 让我喜欢的孩子从蝌蚪开始,呼吸水 枕着水草睡眠,干净地活着 小鸟偶尔挣出水面贪恋一口空气 我不想打扰她,不想揪住她的头发 甚至掐住她的脖子。谁能一生保持 一种姿势?鸟在水里,池塘在鸟的翅膀里 给池塘透明的流动,给流动宽阔的河道 这是我习惯的方式。文字睡在我的掌心 …… ——《文字》 理论上讲,我对文字在情感上的亲近,应该是不太逊于树义的——我们习诗时间大致相近(我稍早些,但早期是写旧体,真正研习现代汉诗,和树义基本同步,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就是我们上大学时)——那时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而树义学的是化学。但我们同时爱上了诗。在我的印象中,同是写诗,但我和树义走的并不是一条路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总是觉得树义的诗理性大于感性。在大学期间,我甚至让他把他的诗隔一句删一句,以削减他思维上的那种逻辑性。但现在读过《灰烬》后,我知道是我错了。他的诗歌创作不是“理性”的而是“智性”的,他以他的睿智洞察人生,把他对于文字的天生敏感和悉心呵护,为我们献上了一大批“别样的诗”—— 我一旦说出这个词,这个词便会变味 当然,她离馊或腐烂还有一段距离 她离憔悴或伤神也有很长的距离 人们曾把路径命名为发酵,它很隐秘 好比动物周期性发情,果实红透了 也便坠落了。当然,发酵与发情 并非一码事,坠落与堕落也非一码事 温柔与低低的流水更非一码事 可如果较真,许多事都可能是一码事 此刻,味道飘起来,这便是果实的长发 还是我的空气,我的早餐或晚餐 阳光穿越它,仿佛酸甜苦辣咸穿过胃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真相,也是假相 我在案板上边剁葱,边流下眼泪 ——《味道》 馊或腐烂、发酵与发情、坠落与堕落、真相和假相……都是我在写诗时不会用的词,然而树义用了,而且恰如其分。他是学化学的,却又比我学汉语言的更加体贴文字—— 活在文字中。活在水中,空气中 活在一切可能或不可能中。活 一种音乐,一种又重又轻 一种又存在又不存在。我以文字举例 只因我需要一个借口。我仅在寻找 一脉管茎、一个台阶或悬挂鸟窝的树枝 这树枝其实不一定必须是文字 这树叶其实也不一定必须是文字 这树叶上的脉络其实也不一定是文字 我举例文字,其实也可以举例树纹 举例鸟喙,举例云或云上的虚构 举例龙或鳞爪,举例凭空而过的弧线 雨落下来,时光湿润,鱼跃出水面 在这一瞬间,文字或许便是我的呼吸 可我厌倦了表达。我是一个标点 随你想象我的形状。我想喘口气 这便是我的意图,这并非我的意图 我,一枚叶子,无所谓落或不落 无所谓重或轻,无所谓表达 ——《我已忘记表达》 “忘记表达”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厌倦表达”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树义说“我是一个标点”,但标点的前边肯定是文字!我这样说,也就是想说树义对文字的感悟和亲近,委实超于常人的。我甚至一直以为,他之写诗,除了情感抒发外,更多的时候,则是直接源自于文字——《词,或者刺》 《季, 或者祭》 《惊,或者镜》 《桃,或者逃》 《梨,或者离》 《莲,或者怜》 《落,或者裸》 《尘,或者谶》 《铜,或者痛》 《巷,或者像》 《恶,或者饿》……这便是树义“ 《某,或者某之汉字系列”,他在这本集子中,只选了上述,但实际上光这个系列,他便写了一百多首。树义笔下的文字温润而厚实,而且他又用“化学”将它们消化并弥漫开来(我说他是用了扩散性思维),成为由文 字所构建的魅力无比的诗—— 雪从前是说来就来的,像一天空轻柔的文字 雪落的感觉与夜半时分的诗句如出一辙 雪的确*像文字,飘逸,湿润,盈手一握 沁凉且温暖,宛如女子暴露在寒风中的细腰 文字该有的品质雪都会有的 我未料到今冬的雪会比一壶酒更猛烈 雪来时照常还是11 月。日子过得像风一样 我还没有来得及把雪牵挂心上 雪就来了。雪是冬天藏而不露的眼神 一半落在女子盘起的发髻上,飘散 一半落在女子高耸的乳房上,圆润 雪在夜半来临,不曾跟我打一声招呼 我翻看日历,日历翻看早晚的寒流 雪便不声不响落上窗台。雪 轻轻推开冬天虚掩的门,季节 突然像初潮的少女,蓓蕾在一片红里发芽 雪说来就来了,不声不响却如此猛烈 一只酒杯在我的手心猝然碎裂 这个冬天会不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我想,这场雪需用我一生的时间慢慢消化 这场雪必被写进历史,为白做*后的绝笔 我守着一壶温酒,不担心雪的洁白 只担心你走路的姿势像一瓣轻盈的雪花 河面覆盖着透明的冰 逝去的背影,疼痛且彻骨 ——《雪*像轻柔的文字》 我只是抄录了树义的几首诗,都是有关文字的,我不想做什么评论,因为我对文字的理解确实不像树义那样深邃。我抄下它们来,只是想把我对树义诗歌的理会传达给所有喜欢树义的人。 我曾在电话中对树义说,我想给他写一个史上*短的序。因为诗歌可能只和阅读者有关,并非干“序”的事。但写了下来,还是长了,情必如此,理自如此。谨此而已。三十年前,我就曾在给诗友写序时说,所谓“序”,其实就是一道帘子,现在我为树义卷起帘子,欢迎大家光临。 李 杜 2018 年9 月谨识 后 记 只能用我的灰烬温暖你 我写秋天,并非因为她的繁盛,而是因为她的衰减。 叶子一片一片飘落,有的金黄,有的接近金黄,有的仅仅是憔悴。在北方,除了常青的松柏,大多树木的叶子总归要飘落的,就像我的诗大多要付之一炬的。 与其等待她慢慢成灰,不如亲手把她掩埋。 从两千多首短诗里选出一百多首结集出版,便是我的一次掩埋。这个过程当然不够彻底,毕竟,能够活下去的仅是少数,只能是少数。 做个少数的人,留下少数的诗,于我只能算一种奢望吧。当然,这个少数也仅是我的少数,于诗歌而言,她们可能什么都不是。这是诗写者的宿命,不管多么残酷,都必须面对,都必须孤独前行,不是吗? 我不奢望自己是个少数的人,但我愿意做个孤独的人。 孤独其实是一种修行,把智慧的光芒埋在灵魂的*深处,让她骨头一样风化,血一样凝结,老酒一样弥散。坐在寒夜的篝火边,无话可说时便独自去摩挲,去触摸,去啜饮,甚或去咀嚼。如果你感受到独自的快乐,你便是个称职的孤独者。如果你感受到隐秘的快感,你便是个真正的孤独者。 让黑夜更黑,让白昼更白,让寒冷更彻骨,让灰烬更温暖。 在黑夜,我触摸到孤独的皱纹;在白昼,我触摸到孤独的皱纹;在篝火旁,我还触摸到孤独的皱纹,触摸到皱纹里埋藏的思想、情爱、疼痛和向死而生的欲望。 对,不思想不孤独,不爱不孤独,不疼痛不孤独,不向死而生不孤独。想一想,自己便是森林,自己便是森林中的小木屋,自己便是小木屋前的篝火,自己做自己的木匠或火种,那该多么好! 瞧,那堆灰烬该多么温暖! 其实,孤独者就是这样一群人:行走人群中但远离人群,守望神祇但不靠近神坛,让自己自由但不妨害他人自由。孤独者还是哲学、科学、艺术中的疯子、呆子、痴子,孤独如果死了,哲学便死了,科学便死了,艺术便死了;当然,诗歌也死了。 河边那块卵石被河水冲刷过,被风雨剥蚀过,被阳光照耀过,她却越来越结实,越来越致密,越来越光洁。抚摸她吧,从她一无所有的身体内部抚摸出光,抚摸出水,抚摸出声音,仿佛稀有元素无声无息地衰变或泉清澈地喷射。 哦,你听到了吗?骨头的声音,血液的声音,爱或恨的声音。 其实,孤独也是一种天性,谁都携带着呢;只不过,世上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是真的孤独,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守住了孤独。 守住孤独的孤独者才是真正的孤独者,才是少数。 诗写者也是孤独者,也是少数;当然,我说的诗写者仅指真正的诗写者,而我只不过是恰好喜欢做这件事而已。 别无所图,只愿用我的灰烬温暖你。别无所能,只能用我的灰烬温暖你。 2018年1 2月36日 于太原 文摘 果 实 你必须感到被某些东西磕疼,当然 过程并非吃掉蛋糕那么简单。焦煳与奶油 呈同样的金黄,而我嗅到了撕裂的味道 是的,你仅看到一枚果实被采摘 树叶的凋零微不足道。是的,这一切 都与秋天无关,秋天是显性的季节 或者说凹凸有致,她只是让一切更显眼 进而养成习惯。没有什么值得吃惊 我从冬天来,被春天欺骗,被夏天熬煎 我学会疼痛,麻木,便与你心有灵犀 我学会退后,再退后,便与你握手言和 落木萧萧在悬崖边,悬崖自身后坠落 一株草或许会指证这一切,可这与我 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不小心置身其间 我只不过若有所失,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偶尔在伤口撒一把盐,又偶尔忘掉霜降 味 道 我一旦说出这个词,这个词便会变味 当然,她离馊或腐烂还有一段距离 她离憔悴或伤神也有很长的距离 人们曾把路径命名为发酵,它很隐秘 好比动物周期性发情,果实红透了 也便坠落了。当然,发酵与发情 并非一码事,坠落与堕落也非一码事 温柔与低低的流水更非一码事 可如果较真,许多事都可能是一码事 此刻,味道飘起来,这便是果实的长发 还是我的空气,我的早餐或晚餐 阳光穿越它,仿佛酸甜苦辣咸穿过胃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真相,也是假相 我在案板上边剁葱,边流下眼泪 习惯不该被自己背叛 习惯了一个人坐着,不被任何人打扰 不打扰任何人。习惯了一个人活着 生的脸是死的脸,生的背影是死的背影 习惯了一个人呼吸,呼出去的是吸进来的 吸进来的是呼出去的。习惯了遗忘 习惯了清除,习惯了没心没肺 习惯了阳光里的尘埃。你看 一只蝴蝶在飞,谁打坐在谁的梦里? 没有*遥远,只有更遥远;没有*边缘 只有更边缘。习惯了在边缘行走 到更远的边缘;习惯了消失 不管是纸鸢,是落叶,还是弧线 只能向时光承诺我的诚实 不管你信与不信,我说的都是实话 这“实”包含真实、诚实和良心 我忘记很多东西,喜欢简单,踏实 活在当下,实话实说便是保护色 习惯了雨中行走,我不戴帽子 习惯了风中行走,我不戴手套 习惯了雪中行走,我不系衣扣 我说出的每句话、每段话都有迹可循 或亲手所为,但我不保证动作不曾变形 或亲眼所见,但我不保证不曾眨过眼睛 至于听到的那些事,都不过是风过耳 人心潮湿既久,我的耳膜感冒既久 一如手掌经常起老茧,视网膜偶尔生锈 昨天说的,今天说的,甚至明天说的 都是真实的,可我无法把完整一天 原封不动地呈现你的面前。非我不想 实我不能,我只能承诺每个片段 都以诚实做底版,你若信以为真 便证明你或过于人情世故,或是白痴 版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灰烬 / 赵树义著.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9.2 (北岳诗库 / 孔令剑主编) ISBN 978-7-5378-5862-5   Ⅰ. ①灰… Ⅱ. ①赵… Ⅲ. ①诗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21603号 书  名:灰烬 著  者:赵树义 策  划:续小强 责任编辑:李建华 书籍设计:张永文 印装监制:巩 璠 出版发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57号 邮  编:030012 电  话:0351-5628696(发行部)      0351-5628688(总编室) 传  真:0351-5628680 网  址:http://www.bywy.com E - mail:bywycbs@163.com 经 销 商: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开  本:890mm×1240mm  1/32 字  数:168 千字 印  张:7.625 版  次:2019年2月第1版 印  次:2019年2月山西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378-5862-5 定  价:39.00元 本书版权为本社独家所有,未经本社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或复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现当代诗歌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莲山堂文集     下一篇:神话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