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作者:李国英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20204682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9-04-01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汉字的奠基性著作《说文解字》,总结许慎运用的汉字形义互求方法和形义系统的描写方法,揭示其对当代文字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全书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是学习汉字形义所需的佳作。

《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汉字*部字典《说文解字》的几个基本问题,揭示汉字系统的形义关系、结构类型和释读方法,主要讨论四个问题:一、《说文解字》研究的现代意义,二、《说文解字》的造意现象与历史传承,三、小篆形声字的历史成因与共时系统描写,四、汉字形声字的义符系统的构成、识读、分类与价值。作者从《说文解字》出发,阐释汉字表意系统的特征,在当今多元语言文化繁荣的时代,指出汉字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说文解字》研究四题《说文解字》研究四题 前言

世界文明是具有多样化、互相影响的文明,一部世界文明史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交融的历史。当今世界文明的研究,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与思潮,而“跨文化学”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念,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学术魅力。它的平等观,它的包容性,它的多学科交叉,它“保持自我,理解对方”的学术理念,把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和学术凝聚到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对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作者所参与的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讲座与教材撰写,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学术理念的具体实践。讲座由中欧学者共同担纲,授课的专家中既有“法国汉学界泰斗、世界*汉学家”(白乐桑语)汪德迈教授,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乐黛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又有法国新一代汉学代表人物金丝燕教授、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等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年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是这个讲座的主办单位之一。这是以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为学科创建人的民俗学,以中国古典文献学家启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以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和章黄学术的主要传人、训诂学大师陆宗达先生开创并由王宁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字学,三个优势学科强强联合组成的国家重点科研中心。中心建立的初衷,就是要打破学科壁垒,把上、中、下三层文化和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事象之一的语言文字的研究结合起来,综合地、全方位地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展。中心建成之后,始终坚持继承老一辈的学术传统,坚持不同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近年我们向以中国本位的跨文化研究转型,中心内部学科间的融合也不断深入。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的三个交叉学科,都非常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探讨。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提倡综合研究。首先是哲学方法,强调对民俗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传承研究与动态研究;其次是文化史的方法,根据中国文化史分层又互渗的实际,开展文献与口头、书面与田野的整体考察;*后是故事类型学等技术性的方法。这些方法论都成为中国语言文字学、金石碑刻学等的互补性方法。启功先生深刻观察汉语现象,研究汉语诗律的特点,从汉字书写的体验出发,提出汉字学要有识别和书写并重的观点和研究方法。陆宗达、王宁教授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合著《训诂方法论》,把传统语言文字学形音义互求的方法升华为方法论;王宁先生在总结《说文解字》汉字构形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创立了汉字构形学的系统理论;在对历代典籍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文献语言研究的泛时研究方法、古今沟通方法等。各位学术前辈都把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这就给今天的跨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我们后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和激励。

本书共设四个专题,都是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这四个专题之间具有相关性。专题之一:《〈说文解字〉研究的现代意义》,重点论述了《说文解字》在现代文字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义。专题之二:《〈说文解字〉的造意》,主要阐释当代人理解《说文解字》的文字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核心概念。专题之三:《小篆形声字历史成因的探讨与共时系统的描写》,主要论述《说文解字》对小篆字系的系统描写的理论及实践,阐明了系统描写方法的现代意义。专题之四:《汉字形声字的义符系统》,重点运用系统描写方法,对小篆形声字的义符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几年来,我本人有机会跟随老师们参加跨文化学的学习和授课,获益良多。这种中外学者共同从事“对话式”研究与教学的合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推动中外学术界的几代人,合力参与人类多元传统文化和多元现代学术的发展。我们将认真地追随前辈的科学治学精神与严密学术体系,吸取外国同行的先进学术思想,相互交流,共同努力,为加强跨文化学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你好,我亲爱的陌生人     下一篇:桃丽丝的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