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唐诗三百首(精装)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唐诗唐诗三百首(精装)

唐诗唐诗三百首(精装)

作者:孙洙,袁海荣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3323015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赏析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政,纨绔子弟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宵小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而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
  《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悲叹人生浮沉,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希冀求进,弄巧成拙。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所言甚是。王维的这首诗,并未拘泥于西施的身世故事,而是借题发挥,比兴寄托,实际是一首咏怀诗。

  丘为
  丘为,或作邱为,生卒年不详。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玄宗天宝初年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奉母至孝,甚为时人所称,年八十余致仕,母犹健在。诗与王维、刘长卿诸人多有唱和。卒年96。丘为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3首。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
  茅茨(cí):茅草屋。扣关:敲门。巾:覆盖上帷幔。柴车:破旧的车子。黾勉(mǐnmiǎn):踌躇的样子。契:惬意,满意。荡:舒畅。兴尽:兴趣终了。
  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唐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字季通。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中进士,曾先后任宜寿尉、右拾遗、集贤院侍制等,官终著作郎。工诗,尤善描写风景及方外之情。后弃官归隐,终老其江东别业。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26首。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际夜:黄昏傍晚。南斗:星名。南斗六星,总称斗宿。弥漫:茫茫无尽的样子。持竿叟:渔翁。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4—约757),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举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官岭南,北迁江宁丞,晚年又贬为龙标尉,因此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在避乱还乡途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七绝见称于世,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山阴:今浙江绍兴。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帷:窗子上的帘幕。清辉:月光的代称。演漾:流水晃动的样子。这里指月光的摇晃。盈虚:指月亮的圆缺。澄澄:清光。美人:借指崔少府。越吟:语出《史记?张仪传》:“凡人之思故,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后用来比喻思乡之情。兰杜:指气味清芬的兰花和杜若。

  常建
  常建,生卒籍贯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擢进士第,代宗大历年间曾任盱眙尉,后隐居鄂州武昌。《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
  谢时:辞别俗务。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本名浩,字浩然,以字行。少年时曾隐居鹿门山,年40曾游京师,举进士不第。孟浩然以诗闻名,其诗作多以山水景物、旅途风光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怀。孟浩然尤其受李白、张九龄、王维等人赞赏。张九龄出镇荆州时,曾经辟他为从事。开元末,孟浩然因背疽去世。有诗集四卷行世。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山光:山头的日光。池月:映在池水中的月亮。轩:带窗子的长廊、房间,这里借指窗子。中宵:整夜。
  赏析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园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匹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王士源对孟浩然的称赞颇为近实。作为唐代五言诗的大家,孟浩然的诗的确可以用“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来概括。
  从全诗的景物描写来看,其描写的是夏日傍晚的景象。在夏日消暑的时候,诗人思念知心老友,可惜眼前并无此人,素琴也无心弹,即使是美景良辰,也被辜负掉了。但诗人心中仍有一丝希望,希望在梦中能与老友相会。
  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点明时间,开篇便遇景入咏,妙用“忽”“渐”二字,将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黄昏景象描绘出来。夏日西落,用一“忽”字将诗人畏暑的心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用一“渐”字,则新月娟娟,晚凉渐至。接下来,三四句写诗人浴后散发,开轩纳凉,一种闲适、快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五六句将荷香、竹露容纳进来,风吹荷香,露响清韵,可谓静中含动,愈见依水亭台那一片静寂。面对这般美景良辰,诗人生出许多感慨,沉浸在美景中之中,俗念顿消,杂思不起,意欲弹拨素琴,倾吐心声,但又想到没有知音,那弹琴的心思也淡了,由景及琴,由琴及人,从闲适快意中生出一种因怀友人而不见的惆怅。结尾两句,将诗的主题全面铺开,希望夜半清宵,魂梦之中也能与友人清话高谈。诗人将余韵置于有情之梦中,更显得意味悠长。
  孟浩然极会抓住生活中的诗意成分,营造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遣词造句,使得各种感觉皆能细致入微。文字如风行水上,层层波动,境意双合,浑然一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古诗词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他的白月光     下一篇:他比春风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