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四季莲花山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花开四季莲花山

花开四季莲花山

作者:李求实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5020124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4-11-01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花开四季莲花山 本书特色

  《花开四季莲花山:李求实散文集》是对家乡莲花山的描写结集。该山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南部的仙寓镇,是国宝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西行山脉,又是全国罕见的大山富硒村毗邻地区。作者(李求实)对家乡倾注无限深情,讴歌其独好风景,描述身边善良朴实的乡民,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建设成果和村风民俗的文明进步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作品中秀丽的阡陌田园风光、山影峰色,与作者方寸内心里的深层世界相映互动,是一本颇有地域风味的散文随笔集。

花开四季莲花山 内容简介

  《花开四季莲花山:李求实散文集》收录的八十余篇散文随笔作品,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二○一三年的近三十年间。全书分六个部分:**辑:风景独好,描绘生我养我和长期工作的家乡风土人情、风光地貌。第二辑:屐痕处处,记录个人行旅体验和所见所闻。第三辑:心灵独自,实录人生感悟、灵魂启悟、思想顿悟。第四辑:人物写真,展示与本土相关的若干历史人物,以及本人接触的几位当代名士。  第五辑:微言轻语,集中个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杂感、杂谈。第六辑:朝花夕拾,这部分文章为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所作,是作者(李求实)早期文学创作状态。

花开四季莲花山 目录

莲花山上花四季
**辑 风景独好
悠远的石台
牯牛降三奇绝
牯牛降的空气
大山印象
幽幽神龙谷
沧溪廊桥风景记
秋浦风景二章
花开四季莲花山
石桥步小记
目连山三原色
黄岩风景初记
踏访处岭古道
一块杉山片石的华丽转身
甘爵是杯美酒
穿越七井山深秋
放排轶事
秋日登高

第二辑 屐痕处处
行走在徽州
面会黄山
我的“二进京”过去式
平湖之恋
梦里叶家
缘来九华山
浮光掠影湖南行
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雾里青”进京庆奥运启程仪式散记
邮味十足的奥运北京行
上海世博会体验之旅
我要去无锡
山东纪行三题
被青阳感光染色
两访独秀园

第三辑 心灵独白
我的世界荼飘香
石台茶叶节畅想
天方遐想
粮食颂
感悟西递、宏村
“伊妹儿”情结
遭遇狂蜂
野茶偶记
遇见《读者文摘》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贺《安徽粮食》二十周岁
一碟小菜的诱惑
仙寓古徽道怀想
我的博客我做主
我与自行车
钢笔情深
一次险些错过的阅读
骡子带来的感动
翻了一下《鲁迅大全集》
触摸高路亭

第四辑 人物写真
千年苟鹤
杨小楼是石台人吗?
永别罗京
徒步中华的梁学伟
小县城里的大教授
王果开的茶业人生
一座集邮的富矿
——陈克宽先生及其《从邮轶事》
小小邮票浓浓真情
——一位因集邮而相识的北京老人
三U石台行

第五辑 微言轻语
汉字的悲哀
“万里长城”实为“万里长墙”
“非典”称呼之疑
拆院墙、建防洪墙的思考
为“退荼还林”进一言
为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带头“纠错”叫好
遏制非法办证刻不容缓
小议政要官员题字题词
奇峰、莲花山公路开通随想
骗子智商有多高?
网络普及与民意力量
救救开幕式
请给大地一个信箱
传承文化善待古迹
东莞归来一声叹息
学点集邮精神

第六辑 朝花夕拾
丑室
石台初录
天窗的故事
中国人的
播洒墨香的人
——李成城素描
可敬的“单纯”
清洁街道净化环境
纠正错字责无旁贷
——有感于《随笔》杂志的一则声明
发奖公司发人深思
由“做老实人不坐班房”想起
我与电脑
奇异多趣的牯牛降
后记

花开四季莲花山 节选

  《花开四季莲花山:李求实散文集》:    悠远的石台  坐落在安徽南部崇山峻岭之中的石台县,有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以人口数量论,石台并不大,但从地理尺度上说,一千四百零三平方公里,又不能算小,就叫“地广人稀”吧。蓝天、白云、绿水和青山是她的基本色。物产丰饶,钟灵毓秀,炫眼耀目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则构成她*丰富的内涵。竹海松山闻名遐迩,珍贵的药材山茱萸和味美无比的珍珠菜满山遍野,还有那绵延数千年,沁人心脾、滋肺润腑的茶叶,更是香飘万里。在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草木葳蕤,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松涛云海,气象万千,有云豹、黑麂、梅花鹿、鹅掌楸、香果树、永瓣藤等多种濒危物种,植被依次呈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矮林的典型分布,被专家们喻为“未开拓的黄山”和“动植物基因库”;秋浦河发源并纵贯县境,九曲十八弯,雾霭氤氲,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曾引得唐代诗仙李白为其吟唱不止;一百多个遍布山乡间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溶洞神奇幽幻,如一座座地下艺术宫殿。蓬莱仙洞内洁白无瑕的“罗纱帐”、坠而不落的“天丝”如生仙境,逼真的千佛山、天然的山水壁画则更显大自然鬼斧神工。鱼龙洞“清泉出幽壑,红日映苍岩”,如真龙喷泉。慈云洞“三色麒麟”、“七音响石”,五彩缤纷;黄岩峡谷山花烂漫,芳香扑鼻,数十个瀑布成群结队,错落有致;仙寓峡谷林木森森,流水潺潺,云蒸霞蔚,仙气逼人。此外,还有波光粼粼的天方湖、诗意盎然的屏风里和妙趣天成的李白钓台,还有如弹丸大小一般的县城,玲珑剔透,精制得像艺术品,简直妙不可言。  这块土地,古风盎然,人文景观比比皆是。有被喻为“九华之祖”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杉山镇国寺遗址、明代嘉庆年间的汪氏宗祠、清代崇德古戏台、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率部队的农耕梯田和练兵场遗址,还有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酒曲、茶、布、油、面等古作坊群以及居住着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严子陵后裔的严家古村。七十年前,这里建立过“石、青、太”中心县委,方志敏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驻扎于此,并留下珍贵墨宝。还有那耸立于河畔,协调着人与河水关系的城防工程,气势恢宏。  这块充满感性的土地,人才辈出,且尤以文人著称。如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唐代诗人杜苟鹤和文学家吴少微,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吴应箕和文学家、书画家吴应筵兄弟,明代四部尚书毕锵,清代精诗文、擅书法的吴铭道,清末佛学大师杨文会,近代号称“洋灰陈”的爱国实业家陈一甫、陈范有父子,以及现代教育家孙梅轩和当代通晓二十余国文字的世界语诗人苏阿芒。在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前后仅仅十年时间里,这里就先后涌现了两位全国劳动模范。各行各业能工巧匠,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一拨又一拨,特立独行,极有灵气,据说仅在西方某发达国家的同一个城市里就有十几位。  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逶迤而去的山川像一道道带着灵性的屏风,缓冲和过滤着人世间的喧嚣。仿佛大自然从造化这片土地的**天起就有意要为她塑风骨之山、造韵致之水、孕膏腴之地,以哺育世代相守相望的乡民。这里的工业是生态工业,农业是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旅游。这里,注释着现代经济词典中时髦诱人的名词: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教育基地、全国绿化千佳村、安徽百佳生态村、有机茶生态基地……其实,这块宝地上的风物还有很多、很多。那唐代诗人李商隐、戏曲之祖汤显祖等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踪迹和诗风遗篇,那一出出流传于民间有着戏剧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那一年一度的名优有机茶展示展销会和盆景艺术展像磁石一样吸引的商贾与游人,还有那藏于深山里的“中国制造”给人的惊叹和那创造生命奇迹的长寿村所吸引的目光,等等,又有谁能数说得清。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石台”为人们卧游这片神奇的山水提供了可能。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石台成了更多热爱大自然和钟情于青山绿水之间的都市人旅游休闲、科考探险的好去处。踏上这片天生丽质的土地,或为草木所染,或为天音所动,或为民风所感,悠悠然忘情、忘我。来者流连忘返,去者回味悠远。  2003年5月牯牛降三奇绝牯牛降是一座山,牯牛降又不止是一座山。  大凡名山,总是那么富有哲理,那么耐人寻味。  泰山雄伟、衡山如飞、华山险峻、峨眉秀丽、九华妙灵……尽览天下名山,数来数去,却只有黄山集“雄、奇、险、峻”于一身,而作为黄山西脉的牯牛降,既灵通黄山,又不乏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黄山之美,使黄山风景之美呈现延展性、多样性。牯牛降的美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表面上,牯牛降天鸣地籁、千峰竞秀、岚气山光,内质中,又以比大自然更深的力量震撼寰宇。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屯集和蓄养过中国工农红军及新四军。因此,牯牛降还是一座红色之山。这座山天生一副与时俱进的好品质,有一种超自然的大气之美、高贵之美和时尚之美。笔者出生在牯牛降山脚下,小时候,只要一听说“牯牛降”这个名字,就觉得古里古怪,特别有神秘感。  石石是山之骨。世界上没有哪座山,更没有哪座名山离得了石头。  牯牛降的石头既多又奇,既巧又趣,充满着一派万石峥嵘的大景象。  所成之物,如笋似柱,如刃似掌,如锤似斧,如鱼似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师从构思到造物,大刀阔斧手法中不乏精雕细刻,排山倒海气势里含藏柔情绰态。造物主心思巧妙中藏着一份景不惊人誓不休的执着,仿佛只有人类想象不出的东西,而没有石头塑造不了的东西。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