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1945良友散文
1926—1945良友散文作者:程德培,郜元宝,杨扬 编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7806812628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04-01-0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综观全剧的结构,到还不错。不过我觉得分幕分得太多了。因此时间也花得多。四幕*合式,若**幕,全家一字儿坐着赏雪,仅仅是谈天,说话多动作少,未龟过干平淡-第二.二。四幕都很不错。第五幕,照中国的剧情西凉公主原本是嫁给平贵的,但平贵早已娶了王宝川,不是变了重婚吗?恐于西俗—上说不过去。于是硬把西凉公主请出一位天使来引渡她成仙未免过于牵强。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来修改此段,那是*好没有了。否则我还是赞成保存原有剧情,因为一夫多妻制,中国以前是有的,而外国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也用不着我们去掩饰。
关于演员的批评:当以饰王宝川的为*佳,表演工夫也很逼真,其次要算是魏虎了,扮搽得魏虎一脸白粉,满脸奸像,好似曹操一样。王丞相虽然很卖力,有些地方未免过火,*可笑的,唇上挂的大须子,有时因说话不方便,竟把须子拉到下颔,将口露出来,引得哄场大笑。扮薛平贵的我觉他演来太过生硬点,其他配角如王母等都很不错,无疵可说。
“宝川夫人”一剧为什么能哄动一时?大概是因为外国戏剧大都是大同小异的,换换这新鲜口味,所以得人欢迎,但是*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旧道德观念上,英国人素重保守,自欧战以
后,男女的恋爱太自由,朝秦暮楚,毫无贞操观念。于是英国一班守旧的老头子同老太太们,大叹世风日下。王宝川能够十八年之久等候其夫,富贵不能移其志,在欧洲是找不出的。平贵回窑尚调戏其妻,以验其操守,很多老太太仃1看到此地,莫不泪下如雨,手巾都湿透。可知中国旧道德感人的深了。当“宝川夫人”一剧在英开演时,得全英报纸的赞誉,这也为中国文化上争回不少面子,也*少可以挽回一部分外人鄙视的心理,他们由电影中认为中国人都是藏着短刀谋杀人的。
熊式一君还译了西厢记,去年在伦敦出版。熊君预备今秋回国,拟在国内选演员,先在国内公演,然后携全体演员往美、英等国。中国剧用中国演员,当然胜于西方演员,不过西厢的剧情恐怕没“宝川夫人、”一刚来得曲折,将来是否能有“宝川夫人”样的成功收获,就要看导演同编排的手段如何。像熊君这样的肯努力为国家宣传艺术文化,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溽暑随笔
谈画报
林语书
良友主编为出夏季专号叫我撰文,但夏季这题与我*无缘,因夏季是四季中我所*恨的一季,想写来也未必有什么好话,春秋二季各有所长,冬天愈寒冷愈叫人精神焕发,惟夏季炎热则令人昏昏欲睡,出门既不堪,终日蛰卧屋中亦非办法,故不取也。
我想还是出我自己的题目,说画报。据一般文人及高谈“文学”者看来,总以为画报是“茶余酒后”之消遣小道,难登大雅之堂,正如有高谈文学的人鄙夷幽默一样。此辈眼光如许之高,事非救国则不为,言非高论则不发,本来大学二年级生态度如此,也不足怪,但事实上这班人却常把目前切身关系弄糊涂了,文学弄成廊庙祭品也是这班人所作之孽。你想不是这班急急欲登大雅之堂的道学,何以在旧时中国文学的圈地,小说永远被蔑视遗弃而三国水浒红楼未能收入四库全书呢?
其实画报之未列入“文学”,倒是画报之幸。一登彼辈所谓“大雅之堂”,便要失了生趣,要脱离与吾人*切身关系的种种细小人生问题。在我看来,今日画报比文字刊物接近人生的切身问题,而比文字刊物前进。何以言之?西洋杂志文早已做到(一)通俗,(二)有趣,(三)切近人生问题(如“云之彩色从何而来”,“幸而我未生男儿”等),既有高深题目,亦能写得雅俗共赏,博而能达,浅不伤雅,人人念得下去。中国一般杂志还是文人抄书的玩意,受了道统之遗毒,什么“动向”“检讨”“鸟瞰”“趋势”,一本二百页杂志,无一篇看得下去——我莫能名之,只称他为“不近人情的文字”。这只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古文之变相。Addison在十八世纪初办伦敦日报,凡其撰者,篇篇入情,句句入理,时人称为“将哲学由天上搬到人间”。因为他能小中见大,用浅近的话谈出高深的哲理,这是一班大学教授所不能为,而实在是杂志文的正宗本旨。今日为杂志写文者谁肯写得浅不伤雅博而能达呢?其实都是方巾作祟,文人不肯放去空架子而已。推其故,也是中国杂志文尚未演此种笔调.大家为杂志
撰文,还是用贾谊“治安策”的笔调,是写给在上看的,非写给在下看的。吾看画报,反能“通俗”“有趣”“切近人生”,能反映我们衣食居住的生活,反而近情,所以说画报比文字报进步。将来中国教育果普及,工人农人都能看报,文字刊物也非走上这条路不可。
其次,画报已经能相当的弥补中国影片的缺憾。西洋影片有所谓“教育影片”,其内容包
括(1)各地的风光,令人引起爱自然之美,(2)动植物之生活,(3)科学之秘密,(4)实业工业物
料制造之手续等,令人得不少知识。试就中国范围举数例:(1)四川盐井是如何样式,(2)古法造纸造墨之程序如何,(3)桂林山水如何甲天下,(4)。比京胡同生活如何,(5)蒙古之服装风俗如何。这些都是“教育电影”应做而中国影片公司所不敢做或未曾做的事,而这种知识常常被我由看画报得来。影片银幕所不收,曲尸文学所不谈,反而被画报注意到了。这也是我所以说中国画报前进之 理由。
我在等着看中国杂志有这样近情文字的一天,也等着看中国有少抄书本多淡人生的撰稿人。在目前,中国还没有受这种训练的文人,能把文字看轻一点,材料看重一点,也还没有能写近情的文字的投稿者,所以我还是在荒野嘹望,看画报过瘾。
二十四年,六月卅日晚萆。
消夏回忆
郑伯奇
十五年前的回忆:
那年暑假,我到日本海边的一个小镇去避暑,无意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个敏慧美好的少女,惹起了许多意外的纠纷。暑假还没有完,带着恋爱的创伤,我就向东京跑,想去会几个老朋友解解胸中的苦闷。并且,我在上海同读中学的老同学H君到美国去留学,路过横滨,我也很想借此机会去送他。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