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情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事小情

大事小情

作者:董之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208145566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7-07-01

出版社:上海人民

大事小情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董之林的新文学研究成果,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撷取“十七年”几个独特的作家、作品,以此来展开当代文学史内部的叙述张力。上篇以作者与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的访谈为始,说明了文学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文学叙述的影响,而文学的视界也因而不同,从而为本书的论述奠定了基调:本书采用不同于文学史主流的视角,对文学研究界已有大量研究的诸多为人熟知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叙述,将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许多角度重新挖掘出来。

大事小情 内容简介

在今天的文学市场和文学背景下,“十七年”文学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被许多研究者放入了故纸堆,而“十七年”市场影响力和大众普及度上远不如现代文学和80年代之后的文学作品。本书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虽为研究类著作,选取的都是大众熟知的文本,且角度独特,具有可读性。本书不同于既有“十七年”文学的叙述,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以个案寻踪的方式对“十七年”文学进行了探讨。在此之前,“十七年”文学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而本书的优势恰在于作者董之林对史料掌握的详实、分析的独立角度,使之与既有的研究区别开来。作者特意选取了周立波及一批女性作家的小说,来分析“十七年”小说中“唯美”的艺术倾向;并特选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王蒙《王蒙自传》作辅,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观念与小说、反抗与幻灭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而下篇更将赵树理与张爱玲进行比较,论述了当代小说传统两种文化向度的延伸,从而对“十七年”文学进行了历史的反思。

大事小情 目录

题记001

上篇
视角改变视界(访谈录)003
叙事缘起——反思“忆苦思甜”模式——文字蒙求的启示——“刺猬与狐狸”之辩证——布满张力的艺术理念——时间序列中的历史相关性与文化网络

正视当代文学史叙述内部的张力031
“戴了着色的眼镜观察”历史“更其靠不住”——新文化与旧传统胶着的年代——小说革命化与改造革命化的过程

中篇(1)
小说故里——论当代“精神还乡”的一种写作动因043
《山乡巨变》写作缘起——社会转型期的艺术驱动力——急流勇退与寄情自然——大众化困境与精神还乡

周立波小说的唯美倾向065
取名“立波”(Liberty)——作家早期文学道路——按照生活应该成为的样子——艺术为生活提供美的形式——“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文学镜子照出作家心灵——与鲁迅文艺思想交锋与折服——从《秘密的中国》到《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山那面人家》
回想“春暖时节”——一份“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089
“杯水风波”里的时代脉动——女性角色分裂——向传统情感方式回眸——时代女性楷模变异——趋新与守成之间无声的博弈

“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论茹志鹃、刘真的“十七年”小说101
《百合花》争论始末——斗争年代呼唤纯真——“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战时新女性:从《我和小荣》到《英雄的乐章》——《长长的流水》中大姐的“委屈”——女性写作的前世今生

中篇(2)
由历史小说看五四时代的延续——论《李自成》研究再度兴起115
茅盾与姚雪垠八十余封通信——历史老人心有灵犀——《李自成》与新史学运动——姚雪垠与郭沫若关于李岩人物形象的分歧——崇祯王朝与大顺王朝殊途同归的重要原因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127
“1957年动笔”的写作动机——以郭沫若“私淑弟子”自诩——“历史科学”与“艺术使命”的纠葛——明王朝、起义军和清军三足鼎立的小说布局——崇祯与明王朝悲剧探究——起义军结局寻踪

“旁生枝节”对写实小说观念的补正——以《腹地》再版为关注点153
《腹地》事件来龙去脉——“旁生枝节”惹来的风波——正面人物形象的“小恩小怨”——好人与坏人真伪之辨——沈从文的学生——写实主义的本质及其传承

以写作反抗幻灭与虚无——有感于《王蒙自传》180
“不能老是靠历史大兴奋度日”——旧时代与新中国:《活动变人形》与《青春万岁》——一种人生自救方案——王锦第父子的抒情气质——从“个人机密”到“国家日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