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文库:徐霞客游记(全二册)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藏文库:徐霞客游记(全二册)

家藏文库:徐霞客游记(全二册)

作者:[明] 徐霞客 著,赵伯陶 选注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4875861

定价:86.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山水审美与史地研究,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撰写《史记》名扬天下的司马迁曾自谓:“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可见古人治学,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然而同是行万里路,托兴登临的价值取向有异,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通过有典型性的几位古人的比较也许更能形象地通晓古代旅行家类型的不同。以研究《水经注》著名的学者陈桥驿有《晚明三位旅行家评述》一文,文中曾对明末王士性、袁宏道(1568~1610)、徐霞客三位旅游达人进行过简略的比较与评述。他认为王士性是学术型旅行家、袁宏道是文学型旅行家,徐霞客则属于纪实型旅行家,如此划分虽稍嫌疏阔,却言简意赅,不无道理。但若将徐霞客与稍后的顾祖禹(1631~1692)两人加以比较,也许更能深刻理解《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之所在。顾祖禹并非仅局限于书斋写作,但其《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的撰述却非实地踏勘而来。这部被魏禧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而仅有之书”魏禧:《读史方舆纪要叙》,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页。,堪称尽瘁顾氏毕生精力,其著述方法则是博览文献典籍,爬梳剔抉,悉据正史,考订折中,着重于山川险易与古今战守成败之迹,书写舆地因革迁替,三十年始成此三百万言之巨著。《徐霞客游记》的撰述则以实地踏勘为方法,目测足量,临危陟险,细大不捐,间事考证,时见精要之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是书有云:“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
比较《徐霞客游记》与《读史方舆纪要》,由于撰述方法迥然不同,实在难加轩轾,唯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妍而已。但若仅以“艰苦卓绝”四字加以衡量,前者似更加难能可贵。清人潘耒《徐霞客游记序》有云:“其行不从官道,但有名胜,辄迂回屈曲以寻之。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后,一丘一壑,枝搜节讨。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文中除“不求伴侣”四字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外,其馀论述皆极中肯,基本勾画出这位千古奇人特立独行、非同凡响的风貌。
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其人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传统儒家理念讲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古代读书人对于仁义的追求并非“苦行僧”的翻版。据《宋史》本传,文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然而一旦国家危难,即“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终因大势已去独木难支,被系三年,从容就义,悲壮地走完了自己取义成仁的一生。西汉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还能维护生命的尊严,就是怀抱“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的崇高理想而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常以“马革裹尸”为自己人生的*终归宿,其堂弟马少游的人生观则与马援大异其趣:“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两种人生观皆有一定的代表性,未易轩轾。唐代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借读书人李愿之口将“人之称大丈夫者”分为三类:一类为“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不但有“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的威严,而且享受“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的侍奉。第二类为“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的隐士之流,晋代陶渊明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第三类人则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势利小人,不足为训。这三类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是大略言之,其中有些人还属于迫于形势而万般无奈的选择。至于凭仗祖业馀荫,一生斗鸡走狗、花天酒地者,就更不足挂齿了。
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令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徐霞客探险人生的道路选择,社会因素、家境因素兼而有之,但*主要的还是其性格因素与特殊的审美情怀使然。他没有汉人张骞、班超通使西域的官方背景,也没有东晋法显西行求法与唐代玄奘天竺取经的宗教情怀,更不具备元代汪大渊航海远洋的观光色彩,徐霞客登山涉水没有任何明显的功利性目的,他只是为某种理想的实现而献身。他执著而坚韧的精神来源,当发自异乡漂泊中一种特殊审美感受,远非常人所能体味。现代诗人海子有一首著名的短诗《日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与矫情的抒怀,只用怯弱而稚拙的孩子口吻向一位莫须有的“姐姐”低声倾诉,却因情真意切而异常感人。这是1988年7月25日诗人海子乘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写下的短章。虽有时代的隔膜,但低吟海子的这首诗,对于体味徐霞客异乡揽胜的审美情怀或许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助益。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现代传奇人物余纯顺(1951~1996),自1988年7月1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行走全中国,八年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寻访过33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曾因其创下人类史上**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他的旅行日记沿途加盖有1500多个邮戳,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里程达42000千米有馀,写下了上百万字的科考记录与日记。同属自费旅行,余纯顺家境远不如四百多年前的徐霞客优裕;至于独自一人徒步穿越戈壁,不断挑战生命的禁区,余纯顺相较徐霞客似乎又有所超越,他把全部生命都投入于一种壮丽的精神追求之中。1996年6月13日,这位战胜平庸、超越古人的独行侠终于永远倒在了穿越新疆罗布泊的探险途中。小行星83600号,发现于2001年9月25日,即以余纯顺命名,他不同寻常的生命历程将与宇宙同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古代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