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0216590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7-04-0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王小波杂文精选集!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独家授权!包括从未面市的遗稿及大量私人照片!

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内容简介

此为王小波作品的上佳收藏版本,包括从未面市的遗稿及大量私人照片!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沉默的大多数》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他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目录

自序
思维的乐趣
沉默的大多数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论战与道德
理想国与哲人王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椰子树与平等
体验生活
有与无
拒绝恭维
谦卑学习班
关于格调
关于“媚雅”
关于崇高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洋鬼子与辜鸿铭
高考经历
盛装舞步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对小说的看法
生活和小说
小说的艺术
王朔的作品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盖茨的紧身衣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沉默的大多数 节选

沉默的大多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

我就知道这样一个例子:他是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据我所知,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阅读那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当然,当时我在沉默中。把这本书借给一个话语圈子里的朋友去看,他却得不到任何的乐趣,还说这本书格调低下,气氛阴暗。那本书里有一段讲到了前苏联三十年代,有好多人忽然就不见了,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人们之间都不说话;邻里之间起了纷争都不敢吵架,所以有了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往别人烧水的壶里吐痰。顺便说一句,前苏联人盖过一些宿舍式的房子,有公用的卫生间、盥洗室和厨房,这就给吐痰提供了方便。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就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萧斯塔科维奇长得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象他是这个样子,然后就哈哈大笑。我的朋友看了这一段就不笑,他以为这样吐痰动作不美,境界不高,思想也不好。这使我不敢与他争辩—再争辩就要涉入某些话语的范畴,而这些话语,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看过《铁皮鼓》的人都知道,小奥斯卡后来改变了他的决心,也长大了。我现在已决定了要说话,这样我就不是小奥斯卡,而是大奥斯卡。我现在当然能同意往别人的水壶里吐痰是思想不好,境界不高。不过有些事继续发生在我身边,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常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门口的楼道上,挡了你的路,你可以开口去说—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直接找到车主,说道: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此后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你,我就不敢保证。我估计他*起码要说你“事儿”,假如你是女的,他还会说你“事儿妈”,不管你有多大岁数,够不够做他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把他车胎里的气放掉。干这件事时,当然要注意别被车主看见。还有一种更损的方式,不值得推荐,那就是在车胎上按上个图钉。有人按了图钉再拔下来,这样车主找不到窟窿在哪儿,补胎时更困难。假如车子可以搬动,把它挪到难找的地方去,让车主找不着它,也是一种选择。这方面就说这么多,因为我不想教坏。这些事使我想到了福柯先生的话:话语即权力。这话应该倒过来说:权力即话语。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你要给人讲“五讲四美”,*好是戴上个红箍。根据我对事实的了解,红箍还不大够用,*好穿上一身警服。“五讲四美”虽然是些好话,讲的时候*好有实力或者说是身份作为保证。话说到这个地步,可以说说当年和朋友讨论萧斯塔科维奇,他一说到思想、境界等等,我为什么就一声不吭—朋友倒是个很好的朋友,但我怕他挑我的毛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集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