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作者:钱理群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196999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1-09-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本书特色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为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退休后的一部思想性作品。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关注时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投以深切思索。以敏锐的发现和直接的剖析,展开了诸多事件与世象中不常为人所省觉的一面。学术规范,大学改革,世界和平,文化重建……都能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中透出浓厚的人本关怀。
在台湾讲鲁迅,漫说鲁迅左翼传统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文学、学术沉思录,革命者、大地赤子的文学,疯狂时代真的人的声音,读钱谷融先生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内容简介

2002年6月27日钱理群上完*后一课,告别北大讲台。钱老曾言,退休以后有一种自由感:从此可以不受身份与地位的束缚,无所顾忌地“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了。《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即是这样的“乱想”与“胡说”的产物,取名为“退思录”,从字面上说,就是“退休之后的诸多感想的记录”,也还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因为是放马似地野跑,写出来的东西也就零散而漫无边际,编串起来,达五卷之多。《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是其中的一卷。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中,钱理群以敏锐的发现和直接的剖析,展开了诸多事件与世象中不常为人所省觉的一面。学术规范,大学改革,世界和平,文化重建……都能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分析中透出浓厚的人本关怀。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目录

【辑一】在台湾讲鲁迅
漫说“鲁迅左翼”传统
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
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
课后感言
语文教育座谈会追忆

【辑二】文学、学术沉思录
革命者、大地赤子的文学
疯狂时代真的人的声音
“咬住不放”
“假如郭小川还活着……”
读钱谷融先生
用个}生化方式响应时代对这一代学者的要求
是集大成,又是新的开拓

【辑三】直面教育
“予所奔走者,从未离教育二字”
王尚文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命运
教育思想者》丛书总序
《底层教师的声音》丛书总序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直面存在困境
日常教学的琐细中隐含着深长的教育意义
坚守,需要韧性与智慧
让真正的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依靠力量
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
诗歌伴随一生

智慧与韧性的坚守:我的退思录 节选

我想讨论两个问题。
**,关于“鲁迅左翼”。
首先,我试图做一个区分,把三十年代的左翼传统区分为两条脉络。一个是“鲁迅左翼”,另一个是“党的左翼”。
这个区分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鲁迅博物馆的王得后先生,也是我的朋友,他*早在2006年的《鲁迅研究月刊》第2期,发表了《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指出在三十年代的文学运动中,鲁迅的文学与左翼文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深刻的分歧。我下面的想法基本上是受他这篇文章的影响与启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发挥。
三十年代的“鲁迅左翼”和“党的左翼”之间,有非常复杂的缠绕关系,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和强调的。他们共同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支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以致形成一个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左翼阵营。鲁迅有一个概括,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在和革命的劳苦大众同战斗、同命运这一基本点上,“鲁迅左翼”与“党的左翼”之间是有着深刻认同的。鲁迅一直把左联的共产党人视为“战友”,并不是偶然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运动,同时是国际左翼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的重要背景,是世界经济危机,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萧条,唯独社会主义的苏联经济建设获得了相当的发展。这就导致全球性的知识分子的左倾化,同情苏联,向往社会主义,成为一个普遍倾向。当时就有“红色三十年代”之称。鲁迅的左倾也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
就鲁迅而言,他参加国际性的左翼运动是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的。他曾专门写过文章,说他早就从俄罗斯文学那里知道,世界是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来划分的。他原来就有这样一个思想基础,现在就更加自觉的认同左翼运动的国际性。这突出表现在他和东亚国家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在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遇害之后,鲁迅在悼念文章中,很明确地说“日本和中国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国际性的运动,何况他们和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还有组织上的联系。尽管有不同背景,但对左翼运动国际性的认同,也是鲁迅和共产党联合发动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树号     下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