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越美国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横越美国

横越美国

作者:约翰.斯坦贝克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020118786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7-01-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横越美国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斯坦贝克在晚年和他的爱犬查理一起游历美国各地,进行了一段近一万英里的公路旅行。他开着与堂吉诃德坐骑同名的特制露营车“驽骍难得”,在一条重视外表、善于外交、懦弱又善解人意的法国鬈毛狗的陪伴下,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半岛。他穿梭在州际公路和乡间小路上,与卡车司机和老朋友一起用餐,拜访各大都市与壮丽的原野,自由自在地与路上的陌生人闲聊。斯坦贝克以幽默而略带疑虑的眼光观察美国和美国人,他看到的是一个孤寂、物产丰盛,但充满单一看法的个人的国度。

横越美国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携犬游历故土 这是近一万英里环游美国的公路旅行 也是作家为即将失去的世界所咏唱的挽歌 许多旅行在时空停止后,还继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美国文学史上,难得有像斯坦贝克这样的作家,固执地关切自己国家的特质与命运。 本书是斯坦贝克*后一本游记,也是他*满意的一本游记,书中夹杂着他在多事的六十年代初期,对美国的复杂见解。

横越美国 目录

**部出发 第二部路上的风景 第三部美国与美国人 第四部终点 附录一 斯坦贝克年表 附录二 斯坦贝克重要作品简介

横越美国 相关资料

关于人与地方的一针见血的评论集锦,交织着各类主题的苦乐参半的散文:从衰老的情感困境到巨杉让人肃然起敬的理由。——《纽约时报》 他在这些渴望、感性的书页中描写他所发现的事物和遇到的人,构成了20世纪短时间内不会被超越的人类本性的图景。——《大西洋月刊》(杰·帕里尼 文) 美国文学史上,鲜少有像斯坦贝克这样的作家,固执地关切自己国家的特质与命运。惠特曼曾在《草叶集》中说:“美国在本质上就是一首伟大的诗篇。”斯坦贝克一定也相信这句话;从*本小说选集《天堂牧场》之后,斯坦贝克在一部部的著作中,勾起了他的同胞对国家自然环境与居住地的难忘梦想。 斯坦贝克*著名的成就,毋庸置疑地是他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功。《薄饼坪》、《相持》、《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制罐巷》、《伊甸园东》以及《令人不满的冬天》等作品,长久以来都已经融入了美国人共有的记忆中。三年代末期,斯坦贝克的作品以电影形态出现——约翰·福特的经典作品〈怒火之花〉——自此,他的作品就不断被改编成剧本,包括罗杰斯与汉默史坦的百老汇名剧〈白日梦〉,就是改编自斯坦贝克*后一本关于蒙特利市的作品《甜蜜星期四》。 一九六二年斯坦贝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六位得此殊荣的作家。他在斯德哥尔摩授奖时所发表的演说热情洋溢,他说:“作家的职责,自古至今都没有改变。大家交相指责作家揭发了太多人类严重的错误与失败,并把许多冒改善之名而产生的阴暗与危险梦想,挖出来摊在阳光底下。”斯坦贝克在决定以小说写作为职志的那一刻起,就毫不退缩地把这份责任扛在身上,他在赞扬一个国家人民的美与善时,也会同时揭露这个国家危险的错误与失败。 同样的作风也呈现在他较不为人注意的非小说类文学作品上。事实上,斯坦贝克的非文学类作品非常优美,一如他热情地在小说中表达社会正义。自《愤怒的葡萄》这本*广受赞赏的小说之后,斯坦贝克开始为《旧金山新闻报》执笔一系列的新闻侧写。他到哪儿都带着笔记簿,记录美国西南部黄尘区移民工人的苦境。成千上万怀着美梦想寻找好日子的移民来到加州,却发现等着他们的,只有一栋栋被黄尘染赭、既脏又挤的工寮,还有当地居民的辱骂。 斯坦贝克在贫穷墨西哥村落生活的精彩纪实,在一九四一年以《被遗忘的乡村》之名出版(同时还制作了一部同名纪录片,由他亲自撰稿),这些内容后来也出现在中篇小说《沧海泪珠》中。《周六评论》与《新闻日》等杂志在数十年内刊登了斯坦贝克无数的旅游文章与评论。 斯坦贝克从小就对旅游怀着渴望,二十岁时(因为成绩太差而暂时从史丹佛大学辍学),他考虑效法他的英雄杰克·伦敦航越太平洋。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后来并没有实现,但是三年后,当他终于在一九二五年以肄业生的身分离开史丹佛后,他跳上了一艘货船,穿越巴拿马运河,抵达了纽约。如同他的第三任夫人伊莲·斯坦贝克所说:“约翰本来可以像海明威与费滋杰罗一样去巴黎,但他没钱支付旅费。” 接下来的十年,斯坦贝克做过建筑工、木工以及所有能找到的零工。这段时间他大部分都待在加州中部的沙林纳斯附近,也就是一九二〇年他出生,以及在中产阶级家庭中成长的地方。慢慢地,他开始用小说赚取生活费用,并于一九二九年出版了*本小说《金杯》,同时也在一些重要杂志上,如《柯利尔杂志》与《周六评论》等发表不同的小说作品。然而一直要到他的第四本书,《薄饼坪》,斯坦贝克才真正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而且因为好莱坞买下了这本书的版权,他也才真正有了钱,至少,当他想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时,他都有足够的钱支付旅费。 通常大家都会把斯坦贝克与加州的蒙特利市、沙林纳斯河谷联想在一起——这两个青绿的地方是斯坦贝克大多数小说与故事的场景所在。但是事实上,斯坦贝克生命中的*后阶段,有一半的时间都是以纽约为主要住处,经常到处旅游。墨西哥、法国与英国是他*喜爱的地方。《柯提兹海》记录了他遍布各地的足迹纪实,主要叙述他搭船沿着着加州南部的海岸线进入墨西哥的过程。另外在《俄罗斯纪行》中,斯坦贝克则写下了他与摄影师卡帕深入俄国心脏地区的探访之旅。 《查理与我》首刷在一九六二年出版,是斯坦贝克*后一本游记,在某些方面,也是他*满意的一本游记,书中夹杂着他在多事的六十年代初期,对美国的复杂见解。这是一位成熟作家在长久写作生涯末期的作品,但也像一首作家对他失去世界所咏唱的挽歌。这同时还是本引人入胜的传记,一部自传意味并不是那么浓厚的作者自画像。 斯坦贝克对自己的国家愈来愈感到失望;他觉得因为消费主义与自私自利态度的开始蔓延,维系美国道德健全所必需的集体价值正逐渐消失。他在写给史帝文生(史帝文生曾两度竞选美国总统败北,这件事一直让斯坦贝克耿耿于怀)的信中,曾抱怨过美国“嘲讽的不道德”。“因为有太多‘东西’,”他说,“(所以美国人)花许多时间与金钱坐在沙发上寻找灵魂。我们真是一种奇怪的物种。上帝和自然送给我们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应付自如,却对丰足束手无策。如果我想毁灭一个国家,我就会给它过多的物质,让这个国家臣服于物质之下,变得可悲、贪婪、不健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外国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