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作者:李怡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54302651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6-05-01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本书特色

 本卷在展示现代中国历史的丰富变迁中挖掘中国文学的独特意义,揭示了与现代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进程如国体改变、革命活动、经济形态、自然灾害等各种方面对于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中国文学又怎样深刻地回应这样的历史变迁,并*终形成独特的现代的文学样态。这一卷的文字告诉我们,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场景的还原,而重新进入历史也是更深入地把握文学的关键。

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内容简介

    羊城晚报出版社的出版项目《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丛书2015年获得“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资金扶持项目”资金资助,2016年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该丛书**辑共六大卷,包括《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幻想文化与现代中国的文学形象》《幻想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学形象》《西学东渐与中国新旧体诗话的分野》《性别文化与现代中国男作家叙事中的女性书写》《古今流变与中国新诗白话传统的生成》。     该丛书提倡的“大文学”就是强调文学与各种社会历史元素的有机联系,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中重新发现文学的价值。     运用“大文学”的视野研究文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提出的学术观点及研究方法。6卷著作是李怡教授带领一批文学博士、新锐学者所做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在2015年8月及2016年5月出版发行。   

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的对话-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一卷 目录

总序:回到“大文学”本身 / 李 怡 / 001**编 历史转折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文学“民国机制”的国体承诺 / 003      二、法律、民主与新文学观念 / 007      三、由党争舞台到新文化场域的转化 / 012      四、 “超轶政治”的可能         ——“分科”视域中的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020第二编 多重历史景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一、民国结社机制与文学的演进         ——从南社到新青年社团 / 033      二、小资本与大“创造” / 046         ——泰东图书局与创造社 / 046      三、《新青年》广告传播及其媒介价值 / 055      四、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转化          ——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例 / 063     五、“京派”美学追求中的经济因素 / 071     六、“绅”的嬗变       ——《动摇》的一种解读 / 078     七、是教育还是革命?      ——历史情境中的《倪焕之》 / 093第三编 权力政治与中国文学的艰难开拓      一、新文学开创史艰难的自我证明         ——国民党的文化统制政策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诞生 / 105     二、政治权力场域与中国左翼“自由撰稿人”作家 / 116     三、政府规范与国家意识的强化         ——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戏剧团体的组建与管理 / 124     四、民国书报审查制度和对“违禁”报刊的处理       ——以《生活》传媒系列为例 / 134     五、从自主到自由       ——论三次法律事件与张恨水职业作家身份意识的确立 / 145第四编 抗战与革命语境中的文学      一、抗战时期文协经济状况考察 / 155      二、灾荒中艰难“向左转”         ——再论丁玲的《水》 / 163     三、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及同名电影改编 / 174     四、抗日根据地内的“乡土重构”与孙犁的小说创作 / 181     五、从两份土地法文件看土改小说创作 / 194     六、小说《暴风骤雨》史实考释 / 202参考文献 / 211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竹语仙缘     下一篇:一个人的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