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和倾听自己的情绪
学会观察和倾听自己的情绪作者:(英)菲莉帕·佩里著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020120437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6-12-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学会观察和倾听自己的情绪 本书特色
**章 自我观察
当我倡导自我观察时,有时人们会以为这只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种形式。然而,自我观察并非自恋。相反,它是使我们变得少一些自私自利的工具,因为它教会我们不被执着的想法和感觉所控制。通过自我观察,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清明,从而对周围他人的情绪态度更加宽容。这种新的感受性和理解力将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自我观察法古已有之,只不过被冠以不同的名称罢了。佛陀、苏格拉底、乔治·葛吉夫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都提倡过这种训练。当我们成为有经验的自我观察者时,就不太会因为管不住内心被压抑的欲望而犯错,也不太会一再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相对的,我们可能会对自己、对他人产生更多的同情心。**章
自我观察
当我倡导自我观察时,有时人们会以为这只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种形式。然而,自我观察并非自恋。相反,它是使我们变得少一些自私自利的工具,因为它教会我们不被执着的想法和感觉所控制。通过自我观察,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清明,从而对周围他人的情绪态度更加宽容。这种新的感受性和理解力将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自我观察法古已有之,只不过被冠以不同的名称罢了。佛陀、苏格拉底、乔治·葛吉夫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都提倡过这种训练。当我们成为有经验的自我观察者时,就不太会因为管不住内心被压抑的欲望而犯错,也不太会一再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相对的,我们可能会对自己、对他人产生更多的同情心。
观察和倾听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能力,是保持心智和情绪健康的根本。我们应该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反过来被它所用。如果我们等同于我们的情绪,而不是成为情绪的观察者,我们就会陷入混乱状态。相反,如果我们完全压制自己的所有情感,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过于僵化。“我很生气”和“我感到很生气”这两种说法有很大差别。**种说法是一种封闭的描述,第二种说法只是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而不是定义整个自我。同样,把我们自己从情绪中分离出来是很有用的,能够观察自己的想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自己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想法,可以检查审视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所支配。这能让我们注意到哪些想法对我们有利,而哪些内心的唠叨却是有害的。
我们可以用母亲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理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母亲可以把婴儿的表情、内心状态与婴儿在各个时刻的不同需求对应起来。这样的观察、理解和接触,对我们每个人人格的形成,甚至对我们的生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自我观察的过程,与母亲通过观察并协调婴儿的方式很相似,这一过程也是对自我的重新养育,有助于塑造与重塑我们自己。
自我观察应当被看作是我们自身独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自我接受的,也是客观的。它只是确认我们自己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并且不进行“正确”或“错误”的价值判断。它会意识到我们的情感和想法,并给我们空间去决定如何控制并利用它们。它能够在通过感官感知信息的同时倾听到情感与逻辑的声音。开始自我观察时,请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现在感觉到什么?
我现在在想什么?
我此刻在做什么?
我呼吸顺畅吗?
这些简单的问题都很重要,因为当你回答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会更好地思考下一个问题:
在这新的一刻,我自己想要什么?
在阅读这些问题时,你就有可能做出立即的改变。比如,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时,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如何压抑着呼吸,并且只要注意力还在呼吸上面,我们往往就会放慢
呼吸。当我们开始觉察到真正的自我,而非试图使自己变成不是自己的那个人时,如果有必要,改变就发生了。
我把这些问题称为“基础练习”。如果我们每天不定时地做这些练习或者类似的练习,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自我观察的空间。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偏离轨道,便还有机会重新定位,及时调整。
昨天我自己在做基础练习时,我发现,当我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不满意,我发现自己幻想着要换掉所有的家具。我当时在做什么?当时我正在看一本室内装潢杂志,而且呼吸短促。回答完前四个问题后,我就能比较自在地回答*后一个问题。我想要什么?那时,我想要的是大呼一口气,放下杂志,将我的注意力转向别的事物,于是我便去游泳以转移我专注的焦点。
做这项基础练习有助于使我们注重于自己的内在感受。我们可以把人大约分成两类,一种人以外在参照来看待自身,另一种人以内在参照来看待自身。注重外在参照的人,更关注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的长相如何?这东西看起来怎么样?注重内在参照的人更加关注对事物本身的感觉:我更喜欢这种还是那种感觉?注重外在参照的人希望改变自己而适应他人(这样他们才会被接受,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或让人艳羡),但注重内在参照的人却更愿意为了自己而改变自己(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更满意)。
我并不是说以上两种参照中哪一种更好一些,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看待自我时的参照标准,以便了解自己在内在参照与外在参照这一天平上的位置。如果我们过分地偏向外在参照,就会失去自我,从而失去平衡。相反,如果我们过于偏向另一边,过分偏向内在参照,我们就应该更多地去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处理情感的方式,更多的是基于自己想象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还是基于能让自己觉得更舒适?
举个例子来说:两个人各自驾驶着两条一模一样的游艇出航,其中一个满脑子想着,“看看我在多棒的快艇上;我敢打赌每一个人都觉得我很酷并且很嫉妒我”,而另一位只是在享受掌握航行的技巧,感受迎面吹来的微风,关注辽阔的大海在内心深处所激发出来的情感。两个人做同样一件事情,但享受快乐的方式却极不相同。我们中的许多人二者兼而有之。但如果我们总是对生活感到不满,就应该了解我们是如何对自己作参照的,这样就会使我们尝试着去改变。信息
文学 外国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