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世
繁华世作者:萧让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4087673 定价:19.8 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繁华世 本书特色
歌舞风流,诗魂词心,与诸子百家坐面论道,与逸士骚人共醉兰亭。
繁华世 目录
诗经里的动物植物列传
读简随笔:战国楚简《昭王毁室》所反映的社会思想一只大王八的悲惨命运——商代臣子是怎样拍马屁的小令正义
词牌故事:一剪梅与卜算子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唐时轶事之水果外传
二月花诞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华夏传统节日“花朝节”
信物能语
折扇摭谈
拂尘里的风度
漫谈中国古代十大酒局
历史上的美梦、噩梦、兰花梦
狐狸精的故事:狐媚
饕餮南北——解读隐藏民族性情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时问制度
历史在叙述中变化
中日错看千年史
繁华世 节选
诗经里的动物
林赶秋
雎鸠
**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那位家庭教师一开课,就叫女弟子杜丽娘念起书来: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然后,他老先生讲道:“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究竟是个什么鸟呢?在下文中,汤显祖通过杜小姐的陪读丫鬟的插话点明是“斑鸠”。
年长于汤氏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雎鸠即“鹗”,又名“王雎”、“下窟乌”、“沸波”、“鱼鹰”(不是鸬鹚科的“鱼鹰”)等,并逐一进行解说:
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日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用现代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肉食猛禽属鸟纲鹗科,趾尖生着锐爪,适宜于捕捉油滑的鱼、蛇。
从李氏的描述看来,雎鸠是如此的“可愕”可怕,那么先秦的诗人又为何要以它来兴起淑女与君子的情事呢?原来,关键在于“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云云。这些自然习性被儒家吹捧为美德,正如朱熹朱夫子《诗集传》所谓“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关雎”条引)王铚《默记》所载“李公弼字仲修,初任大名府同县尉,因检验村落,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日:‘此关雎也。’因言此禽有异,每栖宿,一窠中二室。仲修令探取其窠观之,皆一窠二室,盖雄雌各异居也,因悟所谓和而别者以此”。这等于是说,雎鸠的配偶是命运注定的,而非相亲相出来的。它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可以“关关”地一唱一和,但绝不轻佻地动手动脚,只“骂俏”,不“打情”,即使同居,也不共枕。于是,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具有相同德行的淑女与君子。不仅如此,“关关”的鸟鸣声还跟《关雎》后文的“琴瑟”、“钟鼓”之音遥相呼应,达成了一种虚实互补、人禽共处的和谐情境,使人们对雎鸠行为所作的那些“移情”式诠释显得不再牵强而突兀,仿佛它和淑女、君子一样生来就是“挚而有别”(原出《毛传》)这类懿行美德的载体,而非后天人为所附加。
黄鸟
林语堂在散文《记鸟语》末尾堆砌了一大摞汉字和英文来模仿“百鸟齐鸣的情形”,无疑是造作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你看《诗经》多么会以简取胜,叠词“关关”既准确地模拟出了扁喙鸟禽的独鸣之声(详见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也可被视作雌雄共鸣、“音声和也”(《鲁说》)。
在《葛覃》之中,诗人则换“喈喈”来形容“黄鸟”的和声——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分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在《秦风》与《小雅》的篇什之中,都各有一篇以《黄鸟》为题,且以黄鸟起兴的诗歌。《秦风》“交交黄鸟”,这个“交交”才是黄鸟的独叫之声,而这个黄鸟就是黄鹂,又名“鸽鹧”(《豳风?七月》等)、黄莺。一个停在树(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上孤鸣的黄莺引出一个秦国特行独立而惨遭杀害的良人,悲壮之情顿时溢于言表,表达出秦国百姓对三良的惋惜和对暴君(穆公)的憎恨。
《小雅》“黄鸟黄鸟”则与《葛覃》一样都在描写“小而黄口”(《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的黄雀:它们在树间飞来飞去,而且还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粟、粱、黍),就像“此邦之人”让“我”备尝人情冷暖。看到雀们融洽而快乐,“我”真想回到“邦族”、回到父兄身旁。很明显,此诗是流浪异地的男子在抒发怀乡之情,而《葛覃》则为寄人篱下的女子在盼回娘家。取相同之物象(黄鸟及其动作)抒相近之情感,不是非常合式吗?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兴许受了这些古诗的影响,亦未可知。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