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作者:贺昱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4113464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4-11-0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本书特色

《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是一本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内容翔实、论述严谨的学术著作。其以中国早期电影为研究主体,在时间上以1905—1949为限,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电影学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本书共包括七章,分别为上海特质、疆界跨越、银幕表情、“影”“戏”相融、类型初创、流派对话和意义回响等,另有附录2份。研究指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采用理论译介、文学改编、剧本创作、导演和文化批评等方式融入电影领域,使电影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有力提升;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家国同构”观念、传统济世精神以及对西方现代思想的传递与借鉴通过电影得到了影像化、大众化实现;中国电影重社会功能、强于叙事以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等特征因知识分子的参与得到了确立和强化;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在中外文化与新旧艺术的不断撞击中,在冲突、对抗与认同的情感转变过程中,以其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上海这一独特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空间,为中国早期电影顺利完成现代性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内容简介

《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早期电影活动,可以为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电影创作、为未来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仅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就摄制了约1800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上海更是早期电影的天堂,通过银幕映像,上海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储满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中国电影艺术刚刚起步的那个年代,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现代作家与电影之间的故事,成为20世纪上半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留给今人的、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  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早期的蹒跚学步到日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其间还伴随着中华民族抵制外来侵略渴望民族振兴的、几近半世纪的屈辱与坎坷。如今,它已走过艰辛而不失辉煌的百年历程。回顾中国早期电影历经的那段艰难岁月,我们会发现,现代作家这一群体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目录

前言 

**章  上海特质

**节  洋场百相中的娱乐业态

第二节   国际化都市的文化诉求

第三节   移民城市催生海派风格

 

第二章  疆界跨越

 **节 理论探讨

 第二节 剧本创作

 第三节 阵地的力量

 

第三章 银幕表情

 **节 电影中的都市空间

 第二节 娱乐精神与文化批判

 第三节 电影作为文化消费

 

第四章  “影”“戏”相融

**节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影戏”观

第二节 “文人”到“影人”的转变

第三节 电影叙事与文学传统

 

第五章 类型初创

**节 家庭伦理片与儒家文化

第二节 武侠片的思想溯源

第三节 喜剧的视觉化表达

 

第六章 流派对话

 **节 左翼作家与左翼电影

 第二节 “软”“硬”之争

第三节 人文电影的边界

 

第七章 意义回响

  **节 文学化电影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上海情结

  第三节 电影知识分子·电影话语·电影精神

 

附录一  中国现代作家编剧或导演的影片以及创作的主要电影剧本目录

附录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目录

后记

1905-1949-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 作者简介

贺昱,女,1972年生,陕西西安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化批评,兼及影视产业研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