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作者:姜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1794531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2-06-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本书特色

  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次大国崛起,奠定中华2000年帝制格局。然而,他又迷信方术、穷兵黩武,几乎将汉王朝推到崩溃的边缘。   强盛的大国和天下苍生的幸福,哪方面更急迫、更重要?   雄猜的英雄对荣耀的追求是否更能得到同情、得到理解?   所有的争论直至今天依然在我们的时代久久回荡!     一个汉武帝、三位**史家、三种时代眼光、三张不同的面孔——   司马迁在《史记》里:你这个暴君!   班固在《汉书》里:哦!圣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民生幸福有木有!   他们眼中的汉武帝,他们眼中的大国崛起   究竟会是怎样的形象?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内容简介

  三面帝王刘彻——   华夏民族命运十字路口的总设计师   内强皇权 外服四夷 迷信神仙 晚年改辙   他是中华民族帝国事业的奠基者?   还是两千年皇权专制的始作俑者?   圣王还是暴君?   百家讲坛史上*年轻的演讲者   复旦大学姜鹏为大家讲说:   中国历史上**次大国的崛起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更多好书推荐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目录

**讲:帝王脸谱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我们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他一生的重要事迹:“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但对于同一位汉武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部史学著作《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所述所论却大有不同,勾勒出三张大不相同的汉武帝面孔。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正如人们所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二讲:整饬诸侯
  秦始皇虽然初步同意了中国,但并没有使郡县制落地生根。秦末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本质上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再次较量。这两种体制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代,酿造了很多腥风血雨。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铲除、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都是这种斗争的体现。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多种手段,继续打击诸侯势力,才使得统一皇权的根基逐渐牢固。为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汉武帝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
  
第三讲:淮南冤案
  一桩积极筹划了十四年、主谋协从多达万余人的谋反案,*终却没有调过一兵一卒,动过一刀一枪。这听上去像天方夜谭,却不是天方夜谭。它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谋反案的真实写照。淮南案,是汉武帝时期处理过的影响*大的诸侯王谋反案,也是中央政府和诸侯王势力的斗争接近尾声的标志性事件。但细查这个案件种种细节,却让人感到阴云密布,疑窦丛生。这幕后有多少动人心魄的隐情?
  
第四讲:大侠之死
  以文笔简练著称的《资治通鉴》,却意外地用长篇文字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小人物:民间游侠郭解。郭解是当时民间社团领袖,在地方上有很大影响力。但这样的人物,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却又显得很不起眼。文笔简练到连屈原都不提一字的《资治通鉴》,为什么要长篇累牍讲述、评论这样一个小人物?他和汉武帝之间又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五讲:独尊儒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今天几乎是被当作常识写进教科书的。然而我们仔细梳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会发现支持这一说法,其实只有《汉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从不同侧面持有异议。那么所谓的“独尊儒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第六讲:真假儒学
  汉代早期,丞相一职都由贵族垄断。但汉武帝却起用出生贫寒的公孙弘为丞相,打破了贵族把持丞相职位的格局。公孙弘一介寒儒,在当时情况下能做到丞相,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更大的奇迹是,公孙弘七十岁才出仕,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做到了丞相。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公孙弘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的命运、际遇,折射出那个时代什么样的问题?
  
第七讲:丞相命运
  公孙弘之后,汉武帝又任命过七位丞相。把这七位丞相的命运梳理一遍,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中居然有五位死于非命,还有一位也差点自杀。于是在很多人眼里,丞相成了高位职业。这才有了“公孙贺拒相”这一幕。丞相为什么会成为高位职业?是什么把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逼到死亡的角落?
  
第八讲:张汤沉浮
  元鼎年间,汉文帝陵园被盗。汉武帝下令彻查此事。但出人意外的是,对这件盗窃案的侦查,*后竟演变成当时的两大高官——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生死搏斗。*终窃贼没纠出来,庄青翟和张汤却都因此案双双毙命。这还不是汉武帝时期*离奇的案子。更离奇的是,一位高官因为动了下嘴唇,就被判了死刑。这些听着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折射出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生态。
  
第九讲:酷吏当道
  传统史家通常把生性刻薄、施行惨烈的官员称为“酷吏”,而把温良恭俭、善于抚恤百姓的官员称为“循吏”。《史记》是*早为这两类官吏设传的作品。但奇怪的是,《史记?循吏列传》中的人物,没有一个生活在汉代,而《史记?酷吏列传》中的人物,全都生活在汉代,尤其集中在汉武帝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司马迁想通过这两份传记表达什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纪实文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爱这苍凉的世界     下一篇:梦比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