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 |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作者:姜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1794531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2-06-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第十讲:四面出击
汉武帝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次大国崛起的时代,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本走向。但为达到这个目的,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记?平准书》对汉初社会形态的描写,突出了两点:一,物质富裕;二,精神健康。而这个局面在汉武帝即位以后,急转直下,出现了财政窘迫、社会动荡的局面。强国与富民,似乎历来都是很难协调的一对矛盾,不同政治倾向的史学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
第十一讲:马邑失谋
汉朝相对于匈奴,很长时间内处于战略劣势。汉朝中央靠和亲等手段和匈奴勉强维持和平关系。这种脆弱的和平,*终被年轻气盛的汉武帝打破。汉武帝意欲扭转乾坤,痛击匈奴。在主战派的建议下,汉武帝组织了著名的“马邑伏击”。这次行动,因计划泄露而失败。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么重要的一次行动,《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它的主帅是谁,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二讲:卫霍功业
汉武帝长期以征伐为国策,涌现出了一批耀眼的将星。卫青和霍去病这对舅甥,无疑是其中*耀眼的双子星。这两个人身上,都有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少年时代的卫青,是个连亲生父亲都不疼爱的放羊娃,他能成为汉武帝*宠信的大将军,纯属巧合。而纵观霍去病一生,他的诞生,似乎专为帮助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而来。
第十三讲:甥舅异趣
卫青和霍去病在性格与处世上,有很大差别。比较这两人的同异,很有意思。卫青为人谦和,注重人际关系。霍去病个性强烈,自我中心。但即便具有如此巨大的性格差别,这二人有一点却惊人相似,那就是都很能摆正自己和汉武帝的关系。司马迁将他们列入《佞幸列传》,并暗示他们和汉武帝之间有“基情”。于是,卫霍二人能建功立业,靠的是和汉武帝之间的特殊关系,还是自己的能力,引发了历史学家们的争论。
第十四讲: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里有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半句讲的就是汉武帝时代名将李广,和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却始终未能封侯。很多史学家都为李广的命运打抱不平,认为李广不能封侯是受佞幸排挤。在这一点上也体现出汉武帝用人不公。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却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见解,认为李广的命运该由他自己负责。我们怎么理解这些观点呢?
第十五讲:通使西域
出玉门关、阳光往西,到达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一代,就是中国古人称谓中的“西域”。西域进入汉人的视野,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汉武帝派人通使西域,*初的目的是想结交盟友,共同对付匈奴。这个目的始终没有达到。而汉人的视野,却意外地得到扩宽。华夏文明也和西域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沟通。人类文明史就在这些种种意外的推动下,不断前进。
第十六讲:汗血宝马
在遥远的大宛国,生活着一种宝马,出汗如血,因此被称为“汗血宝马”。传说这种马是天马的儿子,具有形体高大、威猛彪悍等特征。汉武帝对这种宝马心生羡慕,派遣李广利两次率领军队攻伐大宛,*终成功取得宝马。关于汉武帝此举的动机,历来史家众说纷纭。有说这是汉武帝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有说汉武帝是想乘坐“天马”升天。但也有人说,这些都是误会,需要宝马的不是汉武帝,而是大汉帝国。
第十七讲:财政告急
从汉代初年到文景之治,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民生得到舒缓。刘邦时代,连天子都找不齐四匹毛色一致的马来拉车。经历文景之治,普通老百姓不仅乘得起马,还要挑挑是公马还是母马。可见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在汉武帝即位以后,由于长年征伐,这个繁荣局面被打破了。而且还拉开了很大的财政缺口。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第十八讲:卜式作“托”
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途径。此举遭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对。为此,汉武帝不得不颁布“告缗令”,通过鼓励告发来确保财政增收。但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位人物,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人叫卜式,他不仅不反对汉武帝的敛财政策,反而主动将财产捐献给政府。卜式因此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走上仕途。在这一“非常”事件背后,有何“非常”玄机呢?
第十九讲:史公受刑
对于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亲历者的身份,内涵是比较全面的,他不仅参与了这个时代进程,还在这个时代环境中遭受了身心迫害。李陵事件让司马迁变成不完整的人。这引起后人的思考,这些事件对司马迁撰写《史记》、评价汉武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而李陵事件本身,的确就是象司马迁描写得那样吗?
第二十讲:聚人用人
无可置疑,汉武帝一朝,的确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文臣公孙弘、董仲舒;武将卫青、霍去病;文章高手司马迁、司马相如;法律专家赵禹、张汤,外交人才张骞、苏武,等等。可谓人数众多,类型齐全。能聚人,是不是也意味着汉武帝能用人呢?在这个问题上,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评判尺度。
第二十一讲:向道求仙
在汉武帝身边聚集的各类人物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方士。这些方士向汉武帝兜售长生不老秘方,引导汉武帝追慕神仙。汉武帝在这些方士的引诱下,屡屡作出荒唐的举动。为招致神仙,四处巡幸,建造宫观,耗费大量钱财。众多方士,没有一个真能为汉武帝招来神仙。汉武帝却痴迷不悟,“冀遇其真”。
第二十二讲:封禅前奏
汉武帝和上天、神灵的沟通似乎很有成绩,不断出现天地馈赠的“祥瑞”。天降麒麟,地出宝鼎。这一切像是在宣告汉武帝在沟通天人方面的成功,也是在肯定汉武帝的统治成绩。由于祥瑞的频繁出现,汉武帝在大臣的建议下,以这些祥瑞事件来纪年,形成了二千多年的帝王“年号”传统。方士和一些臣僚,以祥瑞为依据,引导汉武帝走向更高级别的天人沟通仪式:封禅。
第二十三讲:封禅大典
传说黄帝在泰山封禅之后,乘龙而去,到达了成仙、不死的境界。公元前110年,在做了长期准备之后,汉武帝也开始登上封禅的路程。试图模仿黄帝,化仙而去。但在这个过程中,帝王意志和学者立场发生了严重冲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在封禅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未被汉武帝允许参与这项重大活动。司马谈*终愤懑而死。这对司马迁描绘汉武帝形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学 纪实文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