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黄石的孩子

黄石的孩子

作者:(英)詹姆斯·迈克马努斯

开 本:23cm

书号ISBN:9787561341858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石的孩子 本书特色

由本书改编拍摄而成的好莱坞大片《黄石的孩子》全力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著名影星周润发、杨紫琼等倾情演绎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传递爱与责任……
中国、德国、澳大利亚三国艺术家全力打造鸿篇巨制,掀起历史题材热潮,本书为作者正式授权的中国大陆唯一合法版本全球首发。

黄石的孩子 内容简介

聂广涵今年已经75岁了,但他的歌喉仍然像男高音一样洪亮,这让在场的人大为惊讶。一连几首英文儿歌后,他在一首斗志昂扬的歌曲中结束了表演: 伦敦的战火,伦敦的战火, 开火!开火! 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从儿时起,就将这些歌曲深深地记在心中。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追忆那些教会他们唱这些英文儿歌的人。那是一名英国人,在抗日战争持续的20世纪40年代,那个人曾经既是学校的校长,又是他们的继父,他给予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不仅仅是生命。

黄石的孩子 目录

通往中国之路
上海
汉口
汉口的陷落
同心协力
洋秘书在路上
校长翻山越岭
山丹
尾声
致谢

黄石的孩子 节选

1915年2月26日,乔治·霍格出生于英国赫特福德郡哈彭登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中*小的孩子,父亲罗伯特经营着一家名为“霍格和他的孩子们”的裁缝店,坐落在伦敦西端中心地带的汉诺威广场,这家店在当地小有名气。乔治的中间名为艾尔文,家里的人有时候会这么叫他。
  乔治的家中共有6个孩子,由大到小分别是加里、芭芭拉和丹尼尔,这3个孩子年龄相仿。接下来是斯蒂芬、罗斯玛丽和乔治,家里人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树桩、树皮和鳕鱼”,他们3个和哥哥姐姐相差了几岁。无论怎么样,这6个孩子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家里,他们有保姆;几个孩子先是在哈彭登的私人学校接受教育,然后男孩儿们去了牛津的瓦德汉学院。全家人会在德文郡的萨尔康比度暑假,而冬天则是去瑞士滑雪。
  霍格一家过着爱德华七世晚期传统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从某方面来说,他们同当时的大多数家庭又有些不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有三个主要信仰:君主制、英国国教1和帝国。可是霍格一家并不是忠实的国教教徒,整个家庭的政治信仰受到母亲凯瑟琳和一直未婚的阿姨穆里尔·莱斯特的影响,穆里尔从小就信奉“和平主义哲学”,且一生都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反对任何的帝国形式。她还因此在伦敦的霍洛维监狱被关押过一段时间,也曾因发表煽动性言论的罪名被关押在特立尼达岛的监狱里。她是甘地的朋友,并组建了金斯利·霍尔传教团,这个组织现在作为一个社区中心仍存在于英国东部的中心地区。
  穆里尔·莱斯特和她姐姐凯瑟琳的关系很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小外甥。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和平主义是左派的主要口号,而这一思想也在乔治的家里被宣扬和灌输。在乔治家里,大家坐下来一起吃三餐是件大事,每次大家一起用餐的时候都会开心地说笑,但是母亲凯瑟琳也不会忘了引导全家人讨论当时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每当穆里尔阿姨来访,就更是全家人讨论严肃问题的大好时机。
  对于穆里尔和凯瑟琳来说,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末期看到的伦敦东部一些百姓的贫苦生活影响了她们的政治态度。这对姐妹,和另外一个姐姐多丽丝生于19世纪80年代英格兰东南部的艾塞克斯郡德洛夫顿。她们的父亲和祖父从事造船业,家庭十分富裕,全家人都是浸信会的教徒。举家迁往洛夫顿是因为当地浓郁的新教氛围,还有一座建于1813年的浸信会教堂。在这样的氛围下,3个姐妹也在1898年接受了洗礼。
  铁路的建成通车为洛夫顿地区带来了大批的移民,这里很快就因为虱
……

黄石的孩子 相关资料

黄石的孩子:跟着霍格的脚步
2008年03月11日 14:05:44 来源:北京晚报

2007年春天,在北京一家拥挤的餐馆内,一名75岁的中国男子哼唱他儿时学过的歌曲,在场的人静静地聆听着。“三只瞎老鼠,三只瞎老鼠,看看它们怎么跑,看看它们怎么跑,它们跟着农妇跑,农妇就用刀砍断它们的尾巴,三只瞎老鼠,三只瞎老鼠。”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时常聚在一起,追忆那个教会他们唱这些英文儿歌的人——他们的校长,他们的父亲。

这名英国男子名叫乔治·霍格。关于他的电影《黄石的孩子》即将上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赶在电影前推出原著。

《黄石的孩子》作者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现任英国新闻集团国际公司董事,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工作时得知了乔治·霍格的事迹,经过多年搜集整理,将乔治·霍格的真实故事编写成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社会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上册     下一篇: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