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作者:齐州三爷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2019179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17-08-0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本书特色

华夏千年,传承有序,古玩无声,道载无形 。
有道是:
有人忘廉耻忘道义,有器记故事记忠诚。奇谈怪论终须灭,天道有恒守虔诚。

道不尽悠悠中华故事,说不完人心贪嗔欲念。
纵使当今,神不在,鬼不在,
不阻先人,写传奇,留传奇。

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目录

佛珠记 1
古砚记 111
文摘

古玩笔记:老年间古玩收藏的禁忌故事:悬疑篇 节选

话说大清咸丰、同治年间,奄奄一息的清廷,在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被洋人的刺刀逼着签订了不少条约,又让俄国老毛子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地抢走了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后,终于得到列强的支持,内有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六爷夺了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的权柄,重用曾、胡、左、李诸位大人,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同治四年,平定了江南的长毛乱匪,曾文正公他老人家,经天纬地之才,培养了晚清*后一批忠诚保国的中流砥柱的大臣。

没过几年,李中堂联合左中堂,在河北、山东一带,又集合重兵,剿灭了捻子,垂垂危矣,病入膏肓的大清国,像被注入了一针猛烈的强心剂,终于在同治年间,又渐渐恢复了国势。

话说这年,正是捻子被剿灭后,**个新年,朝廷内外欢呼雀跃,可几家欢乐几家愁哦。

原来,曾文正公的湘军,原有十四万人,加上左中堂的楚军、李中堂的淮军,都是由湘军发展而来,自打太平天国的首府江宁被曾九帅围困攻打,朝廷猛然发现,原本一个白面书生出身的汉人曾大人,竟然领有了大概三十多万的虎狼之兵,而且,这些兵马,都是汉人,还都是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招募的,只知道有曾大人和曾九帅,不大听朝廷的话。

这就引起了满蒙亲贵大臣的极大怀疑和猜忌。

别人尚且不提,就是西宫慈禧老佛爷和恭亲王六爷,满心不安起来。毕竟这天下,还是汉人远远多于满人,而且,众位亲贵内心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从顺治爷大驾入关可就这么想的,除了圣祖康熙爷、世宗雍正爷那时候皇权威严,雄主圣明,敢大力启用汉人。此后,这种猜忌,是清廷的祖制之一。

因此,还没等江宁城攻破,朝廷发了威,立即传旨调来了内外蒙古骑兵。东三省的索伦兵和察哈尔骑兵,由咸丰爷的表哥、有名的猛将、博多勒噶台科尔沁亲王殿下僧格林沁王爷,提雄兵数万,驻扎在河南、山东一带,名义上是防止捻子和残余的长毛北上骚扰京畿,暗地里,却是奉密旨,监视、警戒曾文正公和一众徒弟们的湘、楚、淮军坐大谋反。

曾文正公是什么人?那是培养出了晚清众多果敢人才的**位宗师,加之幕府里人才济济,早就防着朝廷这一招。江宁城破,大功告成之后,曾文正公立即以重病为名,先解除了弟弟曾九帅的兵权,放他回家养病,再把用得上的兵马,分给了弟子李中堂和左中堂,剩余的兵马,上奏朝廷,解散了,只留了两万余人,作为稳定江南的基础。

朝廷一见,自然大喜过望。封赏加倍,曾文正公,也被封了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

可是,统领兵马的大将们,内心并不赞同,这些人都是两湖的乡亲,想到征战以来的坎坷艰难,觉得老兄弟们生死拼杀,才换来了大清的半壁江山,这一裁湘军,众位都回家养老,心里着实不是个味道。像做个提督、总兵,才是胜利之后朝廷的公道办法。

然而,朝廷很为难哦,战争时期嘛,朝廷的官爵滥发到了极点,湘军里头,光是提督、总兵一级的诰命封号,就多达上千人!别说下头的什么副将、参将了,更是多如牛毛,大清国十八行省,哪有那么些实缺官儿请人家去做呢?

按说一个省才一个提督,沿海地区,多个水路提督,也就才两个。为此朝廷也勉为其难地把湘军大将们安排了一点儿,这就遍布天下南北了,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安排,就没法子了。

到了同治中期,不少的湘军将领回家的回家,有些捞了不少钱财的大将,主动回去当了乡绅地主,剩下那些没安排官职,又没有捞到多少银子的将领们,还是车载斗量的不老少,有的转投了李中堂、左中堂门下,有的,只能进京,在湖南会馆住下,等待吏部的委任。

这事儿,闹得曾文正公也很心烦,朝廷的心思,他都懂,自己功成名就了,可老兄弟们也不能不管是吧?再说,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拼杀过的汉子,闹不好,在天子脚下,出点事儿就麻烦了。

在直隶总督府里的曾文正公,时不常还得帮助川流不断来这里求告帮忙的湖南老乡和老兄弟,大把的银子花出去帮助。

这天,他突然想起一个人,赶紧提笔给闽浙总督左中堂写了一封信。



曾大人想起谁了呢?

这人叫赵大全,不用问,也是湖南人,跟着自己东拼西杀十几年的一条血性汉子,而且,这人还是自己家的佃户。

原来,曾家在当地,也是诗书传家的,也有不少田地。没有发迹时,曾大人那当儿年轻,经常领着佃户下田耕种,赵大全,就是一直默默无闻忠心耿耿的佃户之一,从他老太爷,就跟着曾家讨生活。就像满洲亲贵家的包衣奴才一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