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何其遥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巴比伦何其遥

巴比伦何其遥

作者:(爱尔兰) 约翰斯顿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222069015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1-09-0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乔伊斯是真正把小说艺术推向前去的人。他的**部中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4 Pottrait o厂the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可以看成是他对语言、体裁、象征技巧的进一步探索。其杰作《尤利西斯》(Ulys-ses,1922)则可以看做是这种探索的光辉结晶。他成功地采用了“意识流”的技巧,为荒诞派学者的研究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继乔治·莫尔、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斯蒂芬斯之后,又出现了丹尼尔·科克里(Daniel Corkery,1878—1964)、谢默斯·奥凯利(Seamus 0’Kelly.1881—1918)等知名小说家。
四、现代阶段:爱尔兰经历了长期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特别是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在1921年宣告成立了自由邦,本地信奉天主教的资产阶级取代了信奉新教的英爱新兴特权阶层的统治。他们对作家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天主教会更是如此,他们把矛头指向作家。1929年通过的文学出版物审查法(The Literary Censorship.Act of 1929)就是一个例证。1922年由于派别分歧所导致的爱尔兰内战,影响了整整一代爱尔兰作家。在文学上,内战前爱尔兰作家倾向浪漫;战后,爱尔兰的作家则倾向于保守,其原因就在于作家难以把握这个动荡不定的社会。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表现在作品中往往有一种冷嘲的基调。
30年代较有影响的诗人有克拉克、卡瓦纳、麦克多纳、麦克尼斯等。克拉克(Austin(]larke,1896一1974)的不少诗歌都针砭了令人窒息的作品审查制度,描写了灵与肉、艺术解放和教会压迫之间的冲突。卡瓦纳(Pat_rick Kavanagh,1904-1967)*有雄心的长篇叙事诗《大饥荒》(The Great Hungel,1942)表现了—个爱尔兰农村的单身汉的不幸遭遇,他的文化、物质、性生活等等,一切都被剥夺了。其他诗人还有多纳·麦克多纳(Don—agh.MacI)onagh)、帕特里克·麦克多纳(Patrick MacDon—agh)、帕德里克·法伦(Padraic:FalIon)、罗伯特·费伦(Robert Ferren)等。他们仍以爱尔兰的素材、爱尔兰的传统模式写诗。流亡国外的北爱尔兰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Louis。MacNeice,1907一1964)、威廉·罗杰斯(william Robert Rodgers,1909—1969)虽然住在伦敦,但仍用爱尔兰的题材写诗。约翰·休伊特(John Hewitt,1907—1987)退休后从英国回到北爱尔兰,仍坚持以阿尔斯特英国移民后裔的身份进行创作。
在50年代,托马斯·金塞拉(1"homas Kinsella,1928一)以大量的诗歌而名声远扬。和他同代的作家有理查德·墨菲(Richard Murphy,1927一)、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e,1929一)、安东尼·克罗宁(Antho.ny(;ronin,1928一)、尤金·沃特斯(Eugene Warters,1919—1982)、肖恩·露西(S6an Lucy,193l一)、巴兹尔·佩恩(Basil Payne,1928一)、布伦丹·肯内利(13rendan.Kennelly,1936一)等。
到了60年代,在北爱尔兰出现了一批很有才华的诗人,如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一)是阿尔斯特诗派的带头人。其他诗人有迈克尔·朗利(MichaelLongley)、德里克·马洪(Derek。Mahon)、谢默斯·迪恩(seamus I)eane)、詹姆斯·塞门斯(James Simmons)、弗兰克·奥姆斯比(Frank Ormsby)和保罗·马尔杜恩(Paul Muldoon)等。在爱尔兰南部的诗人有伊万·博兰(Eavan Boland)、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康利斯·埃利斯(Conleth EIlis)等。
30年代英爱戏剧家中,除了奥凯西还有保罗·卡罗尔(I)aul Vincent Carroll,1900—1968)、迈克尔·莫洛伊(Michael.Joseph Molloy,1917—1994)和沃尔特·梅肯(Walter Macken,1915一1967)等。到了50年代,一批像塞缪尔·贝克特(Samuel.Beckett)、布伦丹·贝汉(Brendan Behan)、约翰·基恩(John B.Keane)、休·伦纳德(Hugh Leonard)、布赖恩·弗里尔(Brian Friel)等优秀剧作家就更令人瞩目。他们的题材新颖,技巧也有很大突破,体现了现代戏剧的特色。贝克特是现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他的《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1953)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对话也很少,但却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表现了人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短暂而无意义。
在小说方面,30年代的小说总的说来仍偏向保守。虽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1922年已经出版,但它并没有影响到弗兰克·奥康纳和利亚姆·奥弗莱厄蒂(Li.am O Flahelty,1896—1984)的小说体系。试验性小说还是后一个时期的事,是属于弗兰·奥布赖恩、塞缪尔.贝克特和更年轻一代人的事。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作家本身。他们过分地关注人际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他们过多地注重环境,而又处在一个迅速变化和难以捉摸的社会里,这就使他们很难把握自己的爱和恨;他们在孤立主义约束人们思想的社会里.也遇到了各种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使得小说无法得到真正的繁荣。一些长篇小说家转向写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可以避免涉及影响人物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而且它能迅速地捕捉生活,对事件作出反应。因此短篇小说在革命后期得到很大的发展。
奥弗莱厄蒂除了写下了反映他在阿兰群岛的生活的《黑色的灵魂》(The Black Soul,1924)、历史性小说《饥荒》(Famine,1937)、反映革命时期斗争的《告密者》(The lnformer,1925)外,还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他特别擅长描写岛上生活、节日礼仪、动物和人类的活动。伊丽莎白·鲍恩(Elizabeth Bowen,1899--1973)写的《鲍恩庭院》(Bowen's Court,1942)表达了她对爱尔兰生活的眷恋和对祖国的同情。法兰克.奥康纳(Frank 0Connor,1903--1966)以他反映英爱战争的《民族的客人》和描写儿童心理的《恋母情》等优秀短篇而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肖恩·奥费朗(Sean 0’Faoldin,1900--1991)以英爱战争的爱尔兰内战为背景,写下了《仲夏夜的疯狂》(Midsummer Night Madness,1932)、《一袋铜币》(A Purse of Coppers,1937)等短篇小说集。拉文(Mary Lavin,1912--1996)的小说表面上看来是描写中产阶级舒适富裕的生活,但她真正关心的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她以外柔内刚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庸俗和脆弱的本质。
如果说30年代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形式,开辟了语言试验的新领域,那么贝克特的《墨菲》(Murphy,1938)和奥布赖恩(Flann 0’Brien)的《双鸟嬉水》(At Swim Two Birds,1939)则是以不同的荒诞派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小说模式。贝克特的小说《墨菲》被认为是20世纪的杰作,他因为“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奥诺兰(Brian 0’Nolan,1911—1966)的笔名奥布赖恩更为人们熟悉,他的小说《双鸟嬉水》一开始,讲故事的人就告诉读者他要写三个故事,然后三个故事在同一层次上相互交叉、平行地向前发展,*后汇合到一起结束。这和传统的小说在技巧上大相径庭,颇有新意。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上一篇:北地爱情-小文艺.口袋文库     下一篇:繁华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