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厅屋
公厅屋作者:曹国选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6066403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13-01-01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公厅屋 本书特色
一部家族的心灵史一曲农耕文明的哀歌与骊歌你想了解湘南文化吗,请进“公厅屋”
公厅屋 内容简介
在湘南农村,每个村庄都有公厅屋,代表着千百年来的宗族权力,在乡村发挥着巨大威力。本书作者以曹家湾的公厅屋为背景,写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在本地受尽委屈,忍辱负重,终于人丁兴旺,摆脱了受人欺压的地位,在解放后甚至还报了仇,出了气。小说从民国时期写到当代,从冤冤相报的人际关系写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封建宗族意识逐渐淡化,民主法治意识加强,民风好转,人际关系趋于和谐。是有文史价值的乡俗长篇作品。
公厅屋公厅屋 前言
我 写 《 公 厅 屋 》 ——长篇小说《公厅屋》故事梗概曹国选 在湘南农村,每个村庄都有公厅屋,亦称公堂屋,为这个村庄的公用场所。湘南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每一个村庄的村民几乎都是一公之后,同宗同姓,没有外族外姓人。因此,公厅屋相当于祖宗祠堂的分支,为族人平常行使祠堂职权的场所。千百年来,公厅屋集中显示着本村神权、族权、政权乃至夫权的巨大威力,也集中展示着乡村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每一个村庄*为神圣的地方。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政权的更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冲击而发生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公厅屋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却基本上没有改变。在公厅屋里处理的事情,都是本村的公事、大事;在公厅屋里发生的故事,也彰显出当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状态,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故乡正是处于南岭山下、五岭腹地的湘南农村。这里交通闭塞,居住分散,交流缺乏,风俗各异,连说话都是三里不同腔,五里不同调,祖宗前辈在历史上被称之谓“南蛮子”。这些历朝历代的发配充军受贬人员或移民在这里拓荒扎根,孤独而居,安身立命,繁衍后代,传承各自的文化,形成了这一带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形态。在这一方土地上,宗族利益高于一切,宗族氛围相当浓厚,人们的意识行为无不打上封建宗法观念的深深烙印。封建的意识形态,成为实行“人治”的重要手段。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民俗民间文化,本来诞生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其内容和形式并不具有阶级性,极易被普通老百姓接受、产生共鸣的。却因掌握在一定的阶级和统治者手里,成为这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并为统治阶级服务、奴役教化老百姓的手段。在这一带,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几乎都是以宗族划线,顺族人者昌,逆族人者亡。直至上世纪末,这里的宗族械斗事件还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我家在曹家湾算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家庭。爸爸虽然姓曹,却不是曹氏家族的血脉。在封建宗族观念特别浓厚的偏僻山村,掌握着管治地方特殊权力的族人,利用封建正统思想观念建立的村规民约,倡导的民俗民风,形成的处事哲学,都是以宗族利益放在**位,异族被视为“杂木”、“野种”,倍受人们的歧视和欺负,根本没有平等地位,享受不了公平待遇。异族的父亲,加上一个做童养媳的母亲,两位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的卑微人物成家后,受尽封建正统思想、宗族势力的压迫,“三根头发扎个记,不争穷气争饿气。”父母亲在挣扎中力求人兴财旺,在山村谋求一席生存之地。家里果然人兴了,尽管财并没有旺,可人多力量大,在地方上形成了一种复仇的势力,且在虽然脱离封建社会,思想观念尚未摆脱封建意识束缚的特殊历史时期下,我家终于在“红色”时代,报了仇恨、出了恶气。冤冤相报,何时得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里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意识逐步发生改变,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迅速增强,强烈冲击着封建意识形态,社会生活逐步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和谐关系逐步形成,而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便成为构建和谐关系形成的桥梁和纽带。根据家史的特殊性,我以传记式形式,选择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在集中体现神权、族权、政权乃至夫权的公厅屋里发生的故事,分别以一两个历史典型事件为线索,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上部以发生在家门口的士兵打鱼事件,暴露出人们歧视异族人、欺负“弱门”的芸芸众生相;中部以社教运动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伊始,因父亲“四不清”问题的牵连,引发我家进行复仇的经过;下部以父母亲去世前后发生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封建宗族意识逐渐淡化,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强化,民风逐步好转,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的过程。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并没有取得多少创作成果,也没有多少创作经验。此次突发奇想,试图调动毕生经历、能力和素材,成就这一梦想。未料提起笔来,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件便潮涌而至,写起来得心应手。仅仅三个多月,初稿便已落笔,而且竟有五十余万的文字。休息半年后,进行了一次集中修改,便成为现在的模样。本部小说写作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对人物、事件、情节、场景等,也没有过多的虚构,完全采用写实的手法,以表现故土乡亲千姿百态的个性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没有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主要是通过母亲的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一群父老乡亲的形象。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和故弄玄虚的情节,记述的几乎都是极为平常的生产生活场景、极为平淡的普通生活细节,试图系统地展现出当地民俗文化。可谓小人物,小地方,小故事。语言全部口语化,且采用当地人称之谓“红薯普通话”的乡土话,当然并非完全令人费解的、地地道道的本土话。如果这些“红薯话”不仅山里人喜欢,而且城里人也喜欢,不仅本地人喜欢,而且外地人也喜欢,我就心满意足了!由于自己缺乏文学功底,特别面对真人、真事、真实环境,写作中总是难以走出“小圈子”的局限,缺乏想像力,缺乏高深度的缺陷相当明显。有待名家指点,日臻充实、完善、深化、提高。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环境保护局干部 邮码423000 电话:13007355616 二0一一年二月(春节)于深圳
小说 社会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