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作者:唐魁玉主编

开 本:23cm

书号ISBN:9787560355429

定价:

出版时间:2015-08-01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系统介绍虚拟社会人类学的逻辑框架和线索, 分析虚拟社会与人类学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梳理虚拟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历程, 解释我国虚拟社会及其文化特质。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目录

**章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节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古典进化论学派理论基础
第二节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传播学派理论基础
第三节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学派理论基础
第四节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结构主义学派理论基础
第五节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文化心理学派理论基础

第二章 虚拟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论
**节 虚拟(网络)田野调查法
第二节 扎根理论(方法)在虚拟社会人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虚拟社会行为与互动
**节 虚拟社会含义、起源与特点
第二节 虚拟社会行为
第三节 虚拟传播的社会效果

第四章 虚拟实践与人类主体
**节 虚拟实践概述
第二节 人类主体概述
第三节 虚拟实践与人类主体的关系

第五章 网络社会本体论
**节 关于“网络社会”的意涵
第二节 “网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本体论诠释

第六章 网络文化价值论
**节 网络文化价值与网民的价值观
第二节 网民价值观的文化解释
第三节 网民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建构意义
第四节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国家网络文化

第七章 网络空间中的人类性别关系
**节 网络空间中的“性别化生产”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性别结构和女性参与状况
第三节 网络空间中的身份意义与性别认同问题

第八章 虚拟空间中的人类心身问题
**节 虚拟社会的心身关系
第二节 心、身体与互联网
第三节 中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辩证施治

第九章 网络社会秩序论
**节 治理成为网络社会秩序生成研究的重要视角
第二节 网络社会秩序生成机制的多元分析
第三节 网络社会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第十章 虚拟政治人类学
**节 虚拟政治学的几个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中外虚拟政治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虚拟政治人类学的中国经验

第十一章 虚拟社会文化与后现代人类学
**节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
第二节 虚拟社会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后现代主义叙事逻辑与书写逻辑的比较

第十二章 虚拟社会和谐论
**节 虚拟和谐何以可能?
第二节 虚拟和谐过程为何复杂?
第三节 虚拟和谐社会系统如何建构?

第十三章 人类虚拟社会生活的研究、前景与预测
**节 网络社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第二节 虚拟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虚拟社会生活的社会影响
第四节 虚拟社会生活的隐忧
第五节 应对虚拟社会生活前景的策略

第十四章 虚拟社会与网络舆论研究案例
**节 网络舆论场域下的宝马撞人案
第二节 网络舆论在司法运作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和谐互动

第十五章 虚拟空间中的同妻社群文化研究案例
**节 虚拟空间中的同妻及其性别文化问题
第二节 虚拟空间中的同妻社群与性别文化压力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节选

  《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  一、网络文化价值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宽带网络的开通,网络文化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虚拟哲学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对网络文化价值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终结。为了真正体现当下网络时代的文化精神,有必要运用哲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工具和认识方法,对网络文化实践中显现和内隐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度的诠释,由此来建立和充实哲学社会学的价值论学说。  (一)作为虚拟社会哲学范畴的“网络文化价值”概念  在日常生活与文化哲学领域,所谓文化价值问题就是文化的“好坏”或“优劣”问题,假如我们认定文化是存在着比较性、参照性社会事实的话。“好”或“坏”乃是虚拟日常生活语言中对网络文化的积极(正向)价值和消极(负面)价值的文化判断和文化表达。网络文化价值的基本含义是指“可珍贵的、可尊重的或可重视”的网络文化特质。这是一种反映了积极意义的、“好的”网络文化意味,而被称为“坏的”(如网络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文化意义则是负向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  作为虚拟社会哲学或虚拟文化哲学范畴的“文化价值”,显然是来自人类当代虚拟生活实践的一种抽象概括。网络文化价值是指网络社会客体或现象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文化进步的某种适合的、接近的或一致性的文化意涵,具体的网络文化价值则都是上述网络文化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比如,在线的网络交往与虚拟互动方式中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就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网络文化价值。人们对网络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复杂的过程。  (二)网络文化建构价值观念的机制  运用价值社会哲学的思维研究和探讨虚拟心灵与网络文化世界的交互作用是怎样发生意义、意识并积聚、内化、整合为某种价值意味、价值心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化哲学意义。  首先,网络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是一个以虚拟现实为背景和空间的文化世界。网络文化世界是指人类在虚拟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由不同的文化特质负载的有文化意义的世界。网络文化世界是人类个体(计算机、专家、网民)和群体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这个世界是由以独特形式存在的特质构成的”。各种网络或网页技术,都是人类创造的网络文化载体或特质;网络上的书写世界也都反映了人类建构的网络文化特质。不论它们采取哪种文化形式(如英语或汉语),作为人类对客观网络世界各种存在的价值思维的肯定,都负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并且作为一种新文化的力量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世界之间。  其次,网络文化世界还是负载着虚拟实在文化意义的人与物、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群、网络社会关系等具有多样性的虚拟现实世界。尽管网络文化世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世界,但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演进的,而是与网人的发展、网络社群与网络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整个网络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总之,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和资源一经被人们所创造和开发出来,其相应的文化形式或特色也就被肯定下来,并在人的心理机制里发生了文化意义,甚至作为网络世界日常生活的主人——网民也成了网络文化的基本创造者、提供者和实践者。也就是说,网络文化之所以有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某些单一化的技术特质,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多向度的文化张力和社会互动的品格。  还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网络文化世界具有意义性,才能在网人的心理机制上建构网络文化价值意义或观念。网络文化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同构性、网络“文化场”与“行为场”的“互构性”,也必然成为推动和影响多元化、开放化的网络价值文化建构的内在与外在的文化力量。因为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承载着不同文化的社会空间。对我国网络文化的价值建构而言,网络文化的经验与价值意识之间存在着的文化共享性及文化限制性,也将成为有中国网络文化风格的价值意识建构的主导因素。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文法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     下一篇:德国人怎样面对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