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

作者:申惠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40322644

定价:

出版时间:2011-08-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医护理 本书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医护理(第2版)》为教育部规划教材修订版,参照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本课程近几年的实际教学情况,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而成。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医护理(第2版)》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药物施护、针灸与推拿疗法及护理、饮食疗法的护理、情志护理和常见病证护理。附录有常用药膳经验方、方剂索引。
新版教材从临床实际出发,内容更加简单明了,并增加相关图表以提高教学效果。新版教材将中医病案以“小贴士”的形式列出,增加趣味性,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医护理(第2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护理类各专业学生使用。

中医护理 目录

绪论
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地位及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习方法
五、中医护理实践

**章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节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神)学说
一、精
二、气绪论
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地位及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习方法
五、中医护理实践

**章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节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神)学说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神
第三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三、十二经脉
第四节 脏象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病因病机学说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章 中医护理诊断
**节 诊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第三节 中医护理原则
一、预防为主
二、施护求本
三、标本缓急
四、扶正祛邪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三章 药物施护
**节 中药与方剂
一、中药药性
二、方剂组成原则
三、中药方剂剂型
四、常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
五、中药煎服方法
第二节 中药内服法的护理
一、解表类中药护理
二、清热类中药护理
三、泻下类中药护理
四、祛湿类中药护理
五、温里类中药护理
六、理气类中药护理
七、消导类中药护理
八、止血类中药护理
九、活血化瘀类中药护理
十、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护理
十一、平肝息风类中药护理
十二、开窍类中药护理
十三、安神类中药护理
十四、补益类中药护理
十五、收涩类中药护理
十六、驱虫类中药护理
十七、常见中药中毒与护理
第三节 中药外治法的护理
一、膏药外用方法及护理
二、药物熏蒸疗法及护理
三、药物熨敷疗法及护理
四、药物洗浴疗法及护理
五、吹药疗法及护理
六、掺药疗法及护理
七、药物灌肠疗法及护理
八、药物离子导入法及护理
九、药物超声雾化法及护理

第四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及护理
**节 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常用腧穴
第二节 针灸疗法
一、毫针刺法
二、灸法
三、拔罐法
第三节 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一、哮喘
二、高热
三、胃脘痛
四、呕吐
五、心悸
六、泄泻
七、晕厥
八、眩晕
九、头痛
十、面瘫
十一、痹证
十二、中风后遗症
十三、遗尿
十四、牙痛
第四节 常用推拿疗法的护理
一、推拿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常用推拿手法

第五章 饮食疗法的护理
**节 饮食疗法的概述
一、食物的性味
二、常见食物分类
三、饮食疗法的护理原则
四、食疗方法种类
五、食疗适应证的应用护理
第二节 药膳饮食与护理
一、解表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二、润下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三、清热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四、祛暑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五、温里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六、补益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七、安神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八、理气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九、消导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十、化痰止咳平喘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十一、固涩类药膳疗法与护理

第六章 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原则
二、情志护理方法

第七章 常见病证护理
**节 内科病证护理
一、外感病证
二、肺系病证
三、脾胃病证
四、肾系病证
五、心系病证
六、肝胆病证
七、气血津液病证
第二节 外科病证护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征订教材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