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作者:王秀彦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22277046

定价:

出版时间:2016-10-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本书特色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前八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选论、四大平衡等基础理论。后六章介绍了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定量分析的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1.通俗易懂,内容全面;2.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整体设计、优化,有效融合;3.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学习课时数等方面的情况,突出适度、适用的原则,使省出的学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包括化学以外的新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目录

**章溶液和胶体001**节分散系及其分类001第二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002一、物质的量浓度 002二、质量摩尔浓度003三、摩尔分数003四、质量分数004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004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005二、溶液的沸点上升006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006四、溶液的渗透压008五、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情况 010第四节胶体与界面化学010一、胶体与表面能010二、表面吸附011三、溶胶的性质012四、胶团的结构014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014思考题与习题015知识拓展高分子溶液017第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018**节化学反应速率018一、平均速率018二、瞬时速率019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019一、碰撞理论019二、过渡态理论021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022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022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024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025思考题与习题027知识拓展碳钟——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029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030**节基本概念030一、系统和环境030二、状态和状态函数030三、过程和途径031四、热和功031第二节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031一、热力学能031二、热力学**定律032三、化学反应热032四、热化学方程式035五、热化学定律 (盖斯定律)035六、标准摩尔生成焓036七、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计算037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038一、自发过程038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热038三、熵和热力学第三定律039四、熵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040五、吉布斯函数040第四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044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044二、平衡常数044三、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046四、化学平衡的移动048思考题与习题052知识拓展热力学大师——吉布斯055第四章物质结构简介057**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057一、氢原子光谱057二、玻尔理论058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059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060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060二、四个量子数061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像063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065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065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066三、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067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068第四节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070一、原子半径070二、电离能(i)072三、电子亲和能 (em)073四、电负性(χ)074第五节化学键理论075一、离子键理论075二、共价键理论077三、分子轨道理论082第六节分子间力和氢键085一、分子的极性085二、分子间力086三、氢键087第七节晶体知识简介089一、离子晶体090二、分子晶体090三、原子晶体091四、金属晶体091思考题与习题091知识拓展准晶体092第五章元素选论094**节s区元素094一、s区元素的通性094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094第二节p区元素096一、p区元素的通性096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097第三节d区元素103一、d区元素的通性103二、重要化合物103第四节ds区元素104一、ds区元素的通性104二、重要化合物105思考题与习题106知识拓展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106第六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09**节酸碱理论109一、酸碱电离理论109二、酸碱质子理论109三、酸碱电子理论110四、软硬酸碱理论110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11一、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111二、酸碱平衡移动113第三节酸碱平衡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114一、物料平衡式114二、质子平衡式115三、酸度对弱酸(碱)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116四、强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118五、一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18六、多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19七、两性物质水溶液酸度的计算120第四节缓冲溶液122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122二、缓冲溶液酸度的计算122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123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124第五节沉淀溶解平衡124一、沉淀溶解平衡125二、溶度积规则126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27思考题与习题129知识拓展人体的酸碱度与健康131第七章配位化合物132**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32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32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34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135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35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135三、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和内轨型配位化合物137第三节配位平衡138一、配位平衡常数138二、配位平衡的计算139三、配位平衡移动140第四节螯合物145一、螯合物的基本概念145二、螯合物的稳定性145三、螯合物的应用 146思考题与习题146知识拓展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147第八章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149**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配平149一、氧化数149二、氧化与还原150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50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52一、原电池152二、电极电势的产生154三、标准电极电势155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57一、能斯特方程157二、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157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160一、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60二、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160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160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161五、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62六、计算物质的某些常数162第五节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64一、元素电势图164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64思考题与习题165知识拓展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66第九章分析化学概论168**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168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68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69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70四、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171五、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172第二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73一、误差的分类174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175三、减少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方法178第三节定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79一、测量值的集中趋势179二、正态分布和t分布181三、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183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184第四节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185一、什么是有效数字185二、数字的修约186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86第五节滴定分析法概述187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187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88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189四、滴定分析中的计算190思考题与习题193知识拓展分析化学前沿195第十章滴定分析法197**节酸碱滴定法197一、酸碱指示剂197二、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200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06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207第二节沉淀滴定法210一、沉淀滴定法概述210二、沉淀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211第三节配位滴定法214一、配位滴定法概述214二、edta及其配合物的性质215三、条件稳定常数217四、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19五、配位滴定法的应用224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28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228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30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234思考题与习题239知识拓展酸碱指示剂的发展241第十一章重量分析法242**节重量分析法概述242一、重量分析法的一般过程242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242三、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42第二节沉淀的纯度和条件选择243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43二、晶形沉淀的条件244三、无定形沉淀的条件244第三节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245思考题与习题246知识拓展纳米化学246第十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48**节概述248第二节基本原理248一、光的基本性质248二、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249三、朗伯-比耳定律249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方法251一、分光光度计251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252第四节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253一、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253二、测定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254第五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256一、单组分含量的测定——磷钼蓝法测定全磷256二、多组分含量的测定256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57思考题与习题258知识拓展光化学传感器259第十三章电势分析法260**节电势分析法概述260一、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60二、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261三、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势263第二节电势分析法的应用265一、直接电势法265二、电势滴定法269思考题与习题271知识拓展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与活体分析271第十四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273**节沉淀分离法273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法273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法274第二节萃取分离法275一、基本原理 275二、重要萃取体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277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278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278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279三、离子交换法的应用280第四节色谱分离法280一、柱色谱281二、纸色谱281三、薄层色谱283思考题与习题283知识拓展新型分离技术283附录285附录ⅰ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285附录ⅱ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δfhm、δfgm和sm(298.15k)285附录ⅲ一些质子酸的解离常数(298k)  290附录ⅳ溶度积常数(298k)291附录ⅴ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292附录ⅵ标准电极电势(298k)293附录ⅶ条件电极电势296参考文献298元素周期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有机化学实验教程     下一篇:起重运输与吊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