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

作者:陈萌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3235976

定价:

出版时间:2016-09-0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学基础 本书特色

本教材将既往课程体系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涉及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编写而成。  

中医学基础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医学的主要学术特点**章 精气血津液神 **节 概述 第二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三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 五、气的分类 第四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六节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精的关系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四、血与精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七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三、神的功能第二章 藏象 **节 五脏 一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节 形体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三、五脏外华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的关系 第六节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一、神志活动与五脏调节 二、血液循行与五脏调节 三、呼吸运动与五脏调节 四、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 五、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六、生长生殖与五脏调节第三章 经络 **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络脉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系作用 二、感应作用 三、濡养作用 四、调节作用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第四章 病因 **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一七情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胎传第五章 病机 **节 发病机理 一、健康与疾病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发病类型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调 四、津液失常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机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四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五节 经络病机 一、十二经脉病机 二、奇经八脉病机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一、疾病传变的含义 二、疾病传变的形式 三、病位传变 四、病性转化 五、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一、转归的概念 二、转归的形式第六章 诊法 **节 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一、诊断学的原理 二、诊断学的原则 第二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四、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三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四节 问诊 一、问一般项目 二、问主诉和病史 三、问现在症状 第五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第七章 治则 **节 治则概述 一、治则的含义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三、治病求本 第二节 基本治则 一、扶正祛邪 二、标本先后 三、病治逆从 四、调整阴阳 五、调和气血 六、调整脏腑 七、三因制宜第八章 防治法 **节 养生 一、天年与衰老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三、养生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三节 治疗 一、常用治法 二、方药与治法的关系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配伍与组方 五、方剂的服法 六、方剂的分类 七、剂型 八、针灸与推拿 第四节 康复 一、康复的基本原则 二、常用的康复方法

中医学基础 作者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1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相关专业著作2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医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本草学概论     下一篇:电气控制与电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