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十五论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外文明十五论

中外文明十五论

作者:阮炜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31145

定价: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外文明十五论 本书特色

从内容和结构看,本书并非以貌似客观的知识性读本定位,而是笔者从自己的立场——这也许并不是一种纯然“民族文化”的立场,而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源自历史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记忆的立场,一种基于这种记忆将中外文明和文化现象切切实实地当作认知对象的立场——就十几个论题展开的论述。论述中贯穿着中外文明知识,也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因此比较适合用作外语学生乃至一般文史哲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文明、文化的“导论”。

  

中外文明十五论 节选


    几年前,一位有哲学背景的朋友跟我聊天时说,学外语的人“没文化”。我
  很是吃惊,反问道:“为什么说‘没文化’?”我很不服气,在英语界从业了几十年,
  自己的行当还从未遭受如此严重的贬低。我的朋友回答说:他们的知识少、视
  野窄,看问题缺乏立场和深度;他们往往把自己定位为一种翻译或传声的装置。
    后来仔细想,觉得这话并非是空穴来风。外语学界的确存在这么一种行业
  风气,即判断…个同行水平的高下,并非首先看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不是看
  其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而是首先是看其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是否漂亮,口语是
  否流利。如果你恰恰语音语调非常准确、漂亮,口语也十分流利,那差不多已是
  功德圆满,外行无比羡慕不说,你在业内也会受到追捧。许多这样的同仁似乎
  也觉得自己的外语已然到顶,无需再努力提高或者说不知道如何提高了。
    然而与此同时,不少从业者已经认识到,外语学习绝非只是掌握好语音语
  调并且口语流利,绝非只是掌握一门技能,而牵涉到与所学外语和母语有关的
  许多学问。在我国外语学界,这种学问往往被称为“文明”或“文化”,其实就是
  跟你所学外语和母语汉语有密切关系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习
  俗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许多从业者认识到,如果你在中外文明知识方面有欠缺,你的外语讲得再
  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讲外语与讲汉语一样,必须言之有物,而不能空对空。一
  些从业者可能已意识到,由于一直以来不太注意中外文明知识的训练、积累,自
  己的外语是有缺陷的。缺陷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有关知识或“文化”,也在于缺
  乏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因为讲外语是一种跨文化情境,一种跨文化行为,不
  仅牵涉到语言文化知识(仅就中外文明知识的掌握来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与你讲中文还是讲外语没有太大关系;尤其不能因为自己是外语从业者便
  以为自己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无知是可原谅的),也得有看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如果你有知识上的欠缺,更缺乏看问题的适当立场和方法,你很可能只会讲一
 些简单的东西,你讲的外语也不可能十分准确;你甚至可能发现自己脑子里一
  片空白,没什么东西可讲。
    基于以上考虑,2006年3月至7月笔者给深圳大学文科研究生开了一门
  课,叫“文明研究”。《中外文明十五论》就是根据课堂录音整理加工而成的(曾
  用过一个大纲式的讲稿,但很多时候是丢开讲稿,临场发挥)。其目的在于勉励
  自己和外语从业者以及所有文史哲学生或爱好者,努力培养看问题的角度和方
  法,努力扩充中外文明知识,以免被视为“没文化”。
    从内容和结构看,本书并非以貌似客观的知识性读本定位,而是笔者从自
  己的立场——这也许并不是一种纯然“民族文化”的立场,而更大程度上是一种
  源自历史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记忆的立场,一种基于这种记忆将中外文明和文化
  现象切切实实地当作认知对象的立场——就十几个论题展开的论述。论述中
  贯穿着中外文明知识,也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因此比较适合用作外语学生乃至
  一般文史哲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文明、文化的“导论”。
    整理和加工录音时,笔者有意识保留了一些口语色彩,以便能再现一下现
  场气氛。每一讲里边的各个小节并非课前周密计划的产物,而是整理加工时根
  据内容划分出来的。
    *后,我要对每一位参与“文明研究”课程的学生表示感谢。
    对于那些在课后进行录音整理的学生,我更要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
  的帮助,《中外文明十五论》是不可能问世的。
    阮  炜
    2007年4日9日

 1.“叙刮亚文明”市语的由来
    今天讲课的内容并不新鲜,《“历史”化内的叙利业文明》L三上网‘个多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