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作者:沈从文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5497437

定价:

出版时间:2018-01-07

出版社:长江文艺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本书特色

语文教材指定阅读图书(七上),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学大师沈从文书写诗意湘西的代表作,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倾情导读 此商品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内容简介

《湘行散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经典,书写了一个纯美的湘西世界。作者文笔自然动人,绘出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在灵动自然的山水中再现一份难言的美好。书中也呈现了作家对生命、对社会的真诚思考,带给读者一份深沉的思索。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目录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 / 3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二 / 5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 / 7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 / 9
小船上的信 / 12
泊曾家河 / 16
水手们 / 19
泊兴隆街 / 23
河街想象 / 25
忆麻阳船 / 27
过柳林岔 / 29
泊缆子湾 / 32
今天只写两张 / 35
第三张 / 38
过梢子铺长潭 / 40
夜泊鸭窠围 / 43
第八张…… / 47
梦无凭据 / 50
鸭窠围的梦 / 51
鸭窠围清晨 / 53
歪了一下 / 57
滩上挣扎 / 59
泊杨家岨 / 65
潭中夜鱼 / 68
横石和九溪 / 71
历史是一条河 / 77
离辰州上行 / 81
虎雏印象 / 82
到泸溪 / 84
泸溪黄昏 / 86
天明号音 / 89
到凤凰 / 92
感慨之至 / 94
辰州下行 / 96
再到柳林岔 / 98
过新田湾 / 102
重抵桃源 / 108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 110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 115
桃源与沅州 / 123
鸭窠围的夜 / 130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 138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 145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 155
箱子岩 / 164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 171
老伴 / 177
虎雏再遇记 / 184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 192
滕回生堂的今昔 / 202
名师引读《湘行散记》 / 210

教育部新编语文阅读书系:湘行散记 节选

  记忆·现实·远景 ——沈从文《湘行散记》导读 吴晓东 1934年年初,因母亲病危,离开湘西已十几年的沈从文**次踏上回乡的路。从北平经长沙到桃源后,沈从文雇了一只小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大约六天后到沅陵,又在船上度过五天才抵达老家凤凰。为了排遣船上的寂寞,沈从文写下大量给新婚夫人张兆和的书信,讲述水上所见所感。《湘行散记》即是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我们从这本书中也因此集中看到沈从文对于故乡河流的书写。 沈从文在一封信中这样向张兆和(沈从文称为“三三”)描写故乡的河流: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对“水”的凝视使沈从文忽然发现心灵被一种爱充满,这种爱进而泛化到对世界和人类上面。故乡的河水因此启发了沈从文的博爱,而有博大之爱的人往往是如沈从文所说“软弱得很”的。同时也正像孔夫子说,“智者乐水”,河水也让沈从文“彻悟”,从中获得的是智慧。 而“水”带给沈从文*多的,是创作灵感。在《我的写作和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这样谈到故乡的河流: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对一个作家而言,有一条影响一生的河流的确非常重要,“河水”构成的不仅是写作背景和环境,也决定了作家的灵感甚至作品的风格。 故乡的水带给了沈从文博爱、智慧和灵感,也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地域色彩。正是通过这条沅水,沈从文把自己的创作与屈原所代表的楚文化联系在一起。两千年前,屈原曾在这条河边写下神奇瑰丽的《九歌》,沅水流域也是楚文化保留得*多的一个地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同样生动再现了楚地的民俗、民风,写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风貌。湘西作为苗族和土家族世代聚居的地区,是一块尚未被外来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衡量这片土地上生民的生存方式,也自有另一套价值规范和准则。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的独特处正在于力图以湘西本真和原初的眼光去呈现那个世界,在外人眼里,就不免是新鲜而陌生的,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却保留了它的自在性和自足性。沈从文以带有几分固执的“乡下人”的姿态执迷地创造乡土景观,就像美国学者金介甫所说:“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局面,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总算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保存了下来。别的地区却很少有这种福气。”因此,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构成了乡土地域文化的一个范本,“帮助我们懂得,地区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文学一体化进程的时候,沈从文正是以乡下人的固执的目光,在《湘行散记》这一类关于湘西的书写中,为我们保留了本土文化的*后的背影。 如果说此前沈从文对湘西的书写,靠的是他对故乡的记忆和印象,那么这次回乡之旅,既是对故乡充满感情的忆恋之旅,同时也是清明而理性的现实之旅。《湘行散记》中的贯穿话题之一是“常”与“变”。沈从文在对湘西的“常”的观照中,也发现了“变”的一面。一方面,湘西世界的田园诗情、淳朴民风、自然人性依旧存在于湘西的自然与人事之中,似乎与历史的进程毫无关联,这即是沈从文从故乡感受到的“常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却是现代文明冲击下人的堕落,传统道德的丧失。诚如沈从文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一篇中所说: 这个民族,在这一堆日子里,为内战,毒物,饥馑,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一切人生活习惯,又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失去了它原来的纯朴型范。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中考 语文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