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与写作
杂文与写作作者:雨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6960517 定价: 出版时间:2015-04-01 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杂文与写作 内容简介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政论,它介于文学与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 《青少年实用写作丛书:杂文与写作》从青少年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青少年杂文写作的能力为重点,以典范例文为借鉴,以系统的写作训练为中心,做到以写为主,以讲促写,讲练一体,读写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 《青少年实用写作丛书:杂文与写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杂文与写作 目录
**章 杂文文体,生动敏锐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政论
杂文文体性质杂的表现
杂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杂文杂而短小精悍
杂文形象呈理文学味浓
杂文讽刺幽默辛辣庄谐
投枪匕首武器型的杂文
显微镜解剖刀型的杂文
颦鼓号角引导型的杂文
竹笛唢呐歌颂型的杂文
知识趣味至理型的杂文
第二章 杂文题材,体验触发
杂文题材的基本类型
杂文题材具备的素质
杂文题材关注时代生活
杂文题材感受深层思考
杂文题材号准好时机
选材大中取小的规律
抓住题材的流动超逸
分析题材的立体结构
运用辩证法分析题材
用聪明才智创新发现题材
发现题材中的新内容
第三章 杂文论辩,战斗艺术
杂文机智的战斗艺术
集中一点,找准靶子
揭示背景,树好靶子
选准突破口,展开论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退为进,诱敌深入
归谬引申,后发制人
将计就计,请君入瓮
浑含两可,自悟曲直
强弩连发,置敌重围
以眼还眼,单刀直人
言此意彼,声东击西
第四章 杂文理境,形象呈现
形象呈现理境的形态
形象呈现的艺术作用
杂文用形象说话的特征
杂文形象的选取来源
杂文形象呈理的方法
运用形象呈现理境的要求
杂文体现的哲理思维
第五章 杂文建构,逻辑组合
冰糖葫芦式的逻辑组合
风叶插轴式的逻辑组合
屏风向心式的逻辑组合
反贴门神式的逻辑组合
引申扩展式的逻辑组合
整体布局主旨内义脉注
段落层次承接前瞻后顾
层次内部精约巧用材料
为布局立中轴经纬全篇
制造结构的波澜和峰峦
第六章 杂文幽默,讽刺艺术
杂文幽默与讽刺的艺术
辛辣讽刺的主要形式
杂文幽默的艺术表现
杂文幽默的艺术作用
运用立此存照法与夸张法
运用反语法和剖析法
运用影射法和摹状法
运用诨号法和强调法
运用借讽法和双关法
第七章 杂文用典,典雅艺术
杂文用典的重要作用
用典有灵活多样的方法
做到典故与题旨“合机”
对典故作适当分析和引申
杂文用典的原则和要求
杂文与写作 节选
《青少年实用写作丛书:杂文与写作》: 杂文的题材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其领空虽然广阔,取材很杂,但从不同作者选材的个性、方法、途径加以归纳,其题材有三个基本的类型,即经历型、判断型、触发型。 1.经历型。 经历型,又称为体验型。有的作者在复杂坎坷的人生中,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或经历了大半辈子。在这种长时间的经历中,要与不同生活的大潮拥抱,要与各种矛盾冲突作斗争,要同各色人等打交道,从而对人生作冷峻的思考,每一次,作者都能把自己的情感和知识与现实生活及其命运际遇中所碰到的生活事件融为一体,对其进行人生况味的咀嚼,有了深刻体验,便在记忆中长时间储存起来,虽然时间在流逝,但这种经历过的东西却淡忘不了,一旦现实生活有所触发,便从记忆的仓库中把某一具体的事情提取出来,挥笔写作成文。 我国著名的杂文作家冯英子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觉得自己对国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原因是,从3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在这一歌声中探索人生。当年看见日本人在苏州阁门外骄横时,预感到要做亡国奴,于是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当时每一个年青知识分子奋斗的唯一目标,也是唯一的求生出路。建国之后,冯英子听说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有点理解不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难道还会做奴隶么?难道还有奴隶么?”以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生活,特别是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之后,深深体会到奴隶的存在与否,不是一种表面现象,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奴隶虽然没有了,奴性还是很难绝迹的。在“文革”十年中,不少人是金钱的奴隶,是自私的奴隶,今天不少人又套上了金钱、名利、洋货的奴隶枷锁,我们的国家要自立于世界之林,向共产主义的理想前进必须除掉奴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要长期唱下去。由于冯英子在自己的人生中对此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当听到新宪法又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之后,受到触发,选取这一题材,写作了当代杂文名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篇杂文一发表,即成为暮鼓晨钟,对人们当好新时代的主人是极大的激励。 经历型题材是作者生命的外现,是作者在长期的感情积累中所孕育,是自身主观生活的一部分,不写则已,一写就会渗入自己的感受,有真情实感,特别感人。 2.判断型。 作家在现实生活中观察着,对某些现象,对某一类事物特别关注,并对此进行琢磨、思考,形成某一观点,由此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不久,被生活中偶然的机会所触发,或找到一个具体的事件作为载体表现出来,这种题材称为判断型题材。茅盾在回忆《我怎样写(春蚕)》一文中介绍过这种情况:“总起来说,《春蚕》的构思过程是这样的:先是看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以及国内政治的混乱造成了那时农民破产,而在这中间的浙江蚕丝业的破产和以育蚕为主要生产的农民的贫困,则又有其特殊原因。”对现实生活有了这个看法,就摄取了浙江一个农村发生的一介蚕业故事,创作了这篇小说。他觉得“这或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不敢说这就是正当的唯一法门。生活的经验的限制使我不能不这样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先从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开始”。 命题,是对社会生活的判断。杂文作为一种理性文学,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思考,在创作中也经常选取这种题材。 判断型题材以作者的逻辑判断和思想认识为基础,是由理性判断的引导选取题材,其题材选取自由,面宽,题材中渗透的冷静思考多于经历型题材中激荡的情感。 3.触发型。 作者开始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想表现什么思想认识。或思想认识处于一种潜在的状况,模模糊糊、朦朦胧胧,要努力寻找,却毫无方向。以后,被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所触发,忽然有所悟,于是就选取眼前的这个事物,把一瞬间所领悟到的某种道理表达出来,这种题材谓之触发型题材。如杨迎新看到某机关为了应付检查,花了几万元买了百来棵雪松,在严冬季节来临时栽了,不久就都死掉了,突然触发了思维,“我是为之愤慨、叹息了好久一段的。后来一想,倘这些树侥幸活下来,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不就在客观上为弄虚作假壮了门面吗? ……
中小学教辅 语文作文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