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伤的重阳木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带伤的重阳木

带伤的重阳木

作者:梁衡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9616494

定价:

出版时间:2018-04-0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带伤的重阳木 本书特色

七年前梁衡出版了一本面向中学生的图书《把栏杆拍遍》,书中精选了梁衡的三十多篇散文,由语文特级教师点评,一经面世就成为畅销书,至今每年销售数量都在十万册左右。本书为该图书系列的第三册,精选了三十多篇梁衡的散文及评论文章,由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陈秀征点评。

带伤的重阳木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二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带伤的重阳木 目录

[正文目录]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1 永远的桂林?/?7 武当山,人与神的杰作?/?15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22 平塘藏字石记?/?28 印度的花与树?/?34 平壤的雪?/?40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43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记?/?49 带伤的重阳木?/?57 邓小平的坚持?/?67 你不能没有家?/?72 大渡河上三首歌?/?80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89 以后这样的人不多了?/?95 宋子文怒辞外长?/?102 桑氏老人?/?108 李元茂治印?/?112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120 印在黄土地上的红手印?/?126 试着病了一回?/?138 文章为思想而写?/?153 人人皆可为国王?/?158 美文是怎样写成的?/?163 人生没有返程票?/?201 碑不自立,名由人传?/?205 学问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209 不患不均而患不明?/?213 用其心还是用其力?/?218 命薄原来不如纸?/?222 爱国的理由?/?226 叫你如何不心动?/?238

带伤的重阳木 相关资料

我在几篇谈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在中国散文坛上有两个流派。一个是“松散派”,另一个是“经营派”。我还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我窃附于“经营派”。我认为,梁衡也属于“经营派”,而且他的“经营”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同寻常。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声音,是文化的基因。这富有灵性的文字,是有呼吸、有情感、有生命、有灵魂的。与这样的文字对话,就是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呼吸、情感、生命与灵魂!面对内涵如此丰富的母语,我们又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亲切地吟咏,深切地品味,自由地书写,去领略母语世界的美好风光呢?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翟小宁

梁衡老师是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他有一句名言:文章为思想而写。所以,他的文章都是用心、用情写成的,他的散文堪称大散文,文质兼美,十分耐读,在当代中国,在当代学生中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我和我的学生至少15年前就开始读梁老师的散文,至今不辍,获益匪浅。
——北京101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严寅贤

名家的美文可能催人泪下,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可能震撼人心,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也可能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会感到热血沸腾;读巴金的《小狗包弟》可以体会到人性泯灭的悲剧和心灵煎熬的痛苦;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生存与死亡;读冯骥才的《珍珠鸟》可以感受到信赖的美好,等等。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程 翔

梁衡先生是我崇拜的散文名家,他写文章非常认真,常常一年只写几篇,但每篇一经发表就颇有影响,我希望每个中学生都能读一读他的散文,对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都师范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郑晓龙

带伤的重阳木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中考 语文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