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作者:鲁迅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59401274 定价: 出版时间:2017-04-01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故事新编 本书特色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故事新编》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极具想象力。
故事新编 内容简介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鲁迅代表作,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后的创新之作。
★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以古今杂揉,关照现实,发出民族*强音。在此篇中,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全新境界,具有某种超前性。
★《故事新编》 多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极具想象力。
★《故事新编》 是鲁迅的*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加入《华盖集》《热风》等更多精彩杂文内容。
故事新编 目录
故事新编序言
补天
奔月
理水
采薇
铸剑
出关
非攻
起死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伪自由书
战士与苍蝇
导师
杂感
一点比喻
写在《坟》后面
未有天才之前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文学上的折扣
故事新编 相关资料
我作为一名步入老境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开始,六十多年来一直崇敬着一位中国的文学家,那就是思维*敏锐、民族危机感*强烈的鲁迅,阅读鲁迅已经伴随我的一生。
――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鲁迅先生为一代文宗,毕生著述,承清季朴学之绪余,奠现代文坛之础石。
——蔡元培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法捷耶夫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这奇文中的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
——茅盾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故事新编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中小学教辅 中考 语文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