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作者:徐冬青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7525863

定价: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本书特色

作者在《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学原理建构的核心概念应该从“教育的社会基础”向“社会的教育基础”转换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基本理论命题,借助于若干政策主题的聚焦分析,作者构建了一个分析和透视社会教育基础的结构框架,对若干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教育基础的自主性、均衡性、发展性、公平性等特征。书中集中从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角度对“社会的教育基础”这一命题的重大理论改造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未来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必须依托“社会的教育基础”为关键载体进行探索,拓展理论辐射的空间。该书结合“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探索,对什么样的教育学能够触动“社会的教育基础”这样一个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内容简介

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价值,教育是点化人之生命发展的重要“实践”。 叶澜教授领衔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让我们认识教育实践对于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价值,重新认识理论与实践丰富、复杂的关系,体悟教育研究之实践本身的变革,对于研究者的生命发展价值。 丛书展示了中国教育学人系统重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历程。

教育基础-社会发展的教育学求索 目录

引 论:教育现代性的中国困惑
一、 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生长点
二、 现代性的西方反思
三、 现代性的中国困惑
四、 回应中国教育现代性的挑战

**章 从“教育的社会基础”到“社会的教育基础”
**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教育基础”意识缺失基本表现
一、 基本原理中的缺失
二、 政策语境中的缺失
三、 学科交叉中的缺失
第三节 “教育基础”概念确立的意义

第二章 相关学科视域中的“基础”概念探析
**节 为基础而战:学科知识合法性
第二节 “学科互涉”:拓展“基础间性”空间
第三节 启示:从“学科他涉”走向“基础自觉”
一、 教育学中的“学科他涉”
二、 教育学需要“基础自觉”

第三章 社会教育基础的结构分析
**节 基于词典意义的演绎式分析框架
第二节 基于区域层面的归纳式分析框架
一、 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结构中的位置变化
二、 教育知识:人类知识谱系中的地位变化
三、 教育选择:教育标准内向调节的机制变化
四、 教育组织:社会组织变革的范式变化
五、 教育观念:社会文化精神结构的价值变化
第三节 自主招生:基于制度意义上的教育基础变革
一、 教育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二、 教育竞争的多样化发展
三、 权力、地位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多向化发展
四、 教育选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加
五、 学校法人自主办学逐步落实
第四节 谁之质量?何种质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瓶颈问题分析
一、 单一与多元:教育标准单一化带来质量认识的窄化
二、 同质与异质:单一教育质量标准导致过度同质性教育竞争
三、 经营与公益:过度经营带来办学质量发展方向性偏差
四、 一致与冲突:利益冲突导致教育共识难以形成,迟滞多元质量改进
五、 行政与专业:过度行政干预抑制专业主体质量创新活力
第五节 教育均衡:遭遇瓶颈的义务教育均衡化实践
一、 谨防矫枉过正: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工具有限性分析
二、 遭遇现实困境的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
三、 澄清认识误区:均衡化发展战略只是一种手段
四、 关注前提与结构:追问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现实可能
五、 保持张力:有效运用两种手段促进教育公平
第六节 现代学校制度:教育组织制度基础的重建
一、 把握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涵
二、 解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三、 正确处理改革中的三大关系
四、 愿景:期望的走向
第七节 未来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基础重建
一、 教育政策演变的背景判断
二、 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四大整体转向
三、 公共教育政策的价值定位
小结:判断社会教育基础水平的维度

第四章 构建教育基础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转型
**节 中国教育学世纪发展问题提要
第二节 教育学立场的反思与选择
一、 研究者的学科立场与学科发展
二、 学科立场与学科地位
三、 教育学立场与教育学价值提升
四、 教育学立场与教育转型研究
五、 教育学学科立场的演变与选择
第三节 西方教育学方法论演变
一、 “对象?方法”:教育学学科文化分析的经典维度
二、 “认识?兴趣”:教育学学科文化分析的批判维度
三、 范式转换:教育学的三种角色
第四节 从“中国教育改造”到“中国社会教育基础改造”
一、 中国社会教育基础改造的可能性
二、 中国社会教育基础改造需要“转型教育学”
三、 从近代到当代:教育基础改造需要走向深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