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辨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考思辨

高考思辨

作者:郑若玲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4132120

定价:

出版时间:2013-04-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高考思辨 本书特色

    《高考思辨》分为“高考与社会”、“高考教育”、“高考与科举”、“域外高考”几个板块,考虑到可读性与体例的不同,将报刊小文另立“报章精论”板块。作者郑若玲以公平为圭臬,以历史为照鉴,深入现实之中,提出精辟见解,不是简单化地“就考论考”,而是将高考问题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来思考,令本书拥有强烈的现实感、较高的开阔度与较强的可读性。

高考思辨 内容简介

     《高考思辨》是作者郑若玲近十余年发表的高考问题研究主要论文之集结,分为“高考与社会”、“ 高考教育”、“高考与科举”、“域外高考”、“ 报章精论”五大板块,内容涉及高考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高考的科举渊源、高考与域外高招的比较,以及高考改革广受关注的种种问题。论文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讨论;既有理论解读,又有实践剖析;既有国内视角,又有国际视域;既有历史探寻,又有现实针砭。作者以公平为圭臬,以历史为照鉴,深入现实之中,提出精辟见解,不是简单化地“就考论考 ”,而是将高考问题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来思考,令《高考思辨》拥有强烈的现实感、较高的开阔度与较强的可读性。

高考思辨 目录

高考与社会高考改革必须凸显公平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以厦门大学为个案高考公平的忧思与求索“举国大考”的合理性——对高考的社会基础、功能与影响之分析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高考“替人受过”:现象及其本质高考的社会功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规建设述评——兼谈考试立法的必要性 高考教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考竞争与科目改革试析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保送生制度:异化与革新论高考教育功能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自主招生联考:是耶?非耶? 高考与科举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科举至公之道及其现实启思科举对清代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科举启示录——考试教育的关系废科举的教育影响高考改革的科举史观照——考试存废的视角 域外高考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追求公平: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争议与改革社会维权系统分担高校招生公平责任:美国的启示法国高校招考制度及其启示考试社会的域外视角 报章精论异地高考:为何千呼万唤难出来“减负”应成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结盟”:减负还是掐尖危机化契机:高等教育的出路——对话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理性反思“史上*牛高三班”校长推荐在美国也不是主流要防止自主招生变成另一种应试重新审视城市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学业水平考试:从考试到评价的新起点恶性竞争:招生失序的危险信号以平常心看待“高考状元女多于男”高考改革:守望理想,更应立足现实高考改革首重公平对南科大改革应持平常心多管齐下治理高校生源竞争“混战”破格特招蒋方舟合理吗自主招生会取代高考吗“云海工程”: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创特色明定位选拔多样化人才博导的招生话语权亟待扩大大学的魅力在于大师后记

高考思辨 作者简介

     郑若玲(1970-),女,江西修水人,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考试制度研究。1987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1991年分配到江西九江师专任教,1993年、2001年分别考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 996年硕士毕业后留所任教至今,2002年晋升副教授,同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并兼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2006年赴美国圣母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访学一年。已出版《中国考试发展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等合著3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高考改革必须凸显公平》、《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等论文60余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